11月25日
周五的上證指數以4946點跳空低開,早盤一度下探至4896點,隨即一路震蕩走高,報收於5032點,上漲47點或+0.96%,上漲家數707,下跌家數159。深證成指以15804點低開,最低下探15766點,以16217點報收,收漲268點或+1.68%,上漲家數540,下跌家數139。從盤麵看,由於大盤指標股的超跌反彈,帶動了個股出現大規模的普漲行情,煤炭、摩托車、公路橋梁、物資外貿、金融板塊等板塊均全線收漲,同時恒生指數收漲+2.06%,其市場的強勁反彈也進一步推動內地含H股權重股的上漲,進而刺激大盤出現走高。預計下周股市將穩步震蕩上攻,逐步收複前期失地,同時此次的深幅調整也給了多數個股一個良好的上升空間——每一次的調整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另一方麵需要關注的是,根據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的消息,《朝鮮日報》在11月22日《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安德森談對中國經濟的誤解和真實》的載文中指出:
“誤解一:中國央行要全麵調整股市過熱?如果中國各大銀行正常持有的存款準備金率提升到13.5%(預計26日提高),那麼,從年初的9%始分九次已經提升了4.5個百分點。從這點上來看,人民銀行欲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冷卻過熱經濟的觀點也是不無道理的。然而,人民銀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重點在於控製人民幣升值,而不是經濟穩定。也就是說,這是防止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下降)的一種手段。若本國貨幣升值,通常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這對經濟狀況帶來消極影響。
誤解二:人民銀行利息過低。有人擔心,是低利息導致股市持續走熱。總之,人民銀行對存款利息設定了上限。即便1年定期利息漲到3.87%,也趕不上物價上漲率。如果人民銀行取消利息上限,存款利息將立刻升高。很難認為,因為利息水平低,企業就進行過剩投資。目前,中國企業的實際資本調動費用是本金的6%,與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亞洲新興發達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時期相比,屬於相當高的水平。對於人民銀行在利率方麵的影響力被高估。雖然利息政策指標由人民銀行正式發布,但實際的貸款、債權收益率及資金市場利息是根據供需平衡原理決定的。因為人民銀行沒有把利率當作溝通的橋梁使用,而是當作直接吸收市場流動性的量的調整手段。與調整隔夜利息就能立刻影響市場利息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不同。
誤解三:中國的資產存在泡沫。結論是,中國資產價值不存在泡沫,隻是看似泡沫而已。中國滬市綜合指數10年前僅為2200點,2005年中期甚至降到了1060點。然而2005年末起卻開始急速上升,並且已經超過了6000點。與上述一樣,並沒有發外彙的流入和低利息引發的流動性過剩現象。一些人又指出存在著國際套利資金。但2000年以後,國際套利資金湧入中國最多的是在2003年和2004年。在股市不斷上升的2006年,資金反倒從中國流向了海外。進入2007年以來,隨著股市持續火熱,投機資金才開始流入。原因就在於被過低評價的股市。21世紀初期的中國企業的平均股票收益率(PER)上升到60,但2003年降到了40,2005年末甚至降至15,於是反攀的時刻就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