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弘二人整日在皇帝身邊,最了解元帝的底細,知道即位不久的元帝還不甚明白公文用語,不懂得“謁者召致廷尉”就是押入監獄的意思,足可以此小術,騙取禦筆朱批,使周、劉二人下獄遭辱。
不久,元帝有事要詢問周堪、劉向。掌管傳達的侍從回報說:“二人已經入獄。”元帝大驚,問道:“召致廷尉不就是讓廷尉審問審問嗎?”他哪裏曉得這是石、弘的陰謀詭計,元帝斥責石、弘一頓,下令立即放出二人,處理朝政。石、弘當麵叩頭謝罪,暗中授意大司馬史高迫使元帝將錯就錯。對元帝說:“皇上剛即位,德化還沒有傳布天下,卻先拿師傅做試驗,如果不定什麼罪,仍讓他們出獄供職,可見皇上舉動輕率,反而會生出許多議論,有損帝威。既然已經將他們關進監獄,就應該判罪免職,不應出爾反爾。”元帝本是優柔寡斷之人,聽了史高一番詭言,也覺有理,隻好將錯就錯,於是下詔收繳了蕭望之前將軍光祿勳印綬,周堪、劉向貶為庶人。
數月之後,元帝想起蒙冤的師傅,頒下詔書說:“國家將興,尊師而重傅。前將軍蕭望之教導我8年,用經書義理開導我,其功勞應當受到稱頌。特賜爵關內侯,食邑600戶,加官給事中,準予朔望朝請,位次將軍。”同時召回周堪、劉向,擬拜為諫大夫。石顯,弘恭急向元帝麵奏,說再起用周、劉,就等於自己表明有過失。結果二人隻做了中郎。元帝準備拜蕭望之為丞相,蕭望之的兒子散騎中郎蕭仍,恰在這時呈表奏為其父前次入獄申冤。石、弘抓住這個機會,以支使兒子為自己申冤、歸罪皇上之罪,奏請逮捕蕭望之入獄。元帝考慮良久說:“老師秉性剛直,怎肯接受胥吏逮捕?”豈知石、弘正要利用蕭望之的這一特性達到逼殺的目的。石顯進前說:“人命至重!望之所犯的法,不過是言語小罪,他不會放在心上。”元帝聽他輕描淡寫地一說,即批準了他們的奏請以為這樣不過教訓教訓師傅罷了。石、弘立即命令謁者持禦旨麵交蕭望之,以示非假。緊接著石、弘又急令督巡“三輔”治安的長官執金吾,發兵前去圍住蕭府。蕭望之啟讀禦旨後,不肯受辱,就要自殺。其夫人勸說道:“這不一定就是皇上的意思,不如冷靜地等待皇上醒悟,再發來新的命令。”蕭望之又見兵馬已圍住府第,就不再有什麼希望,便仰天長歎道:“我曾經充數做過宰相,而今已年過六十了,還要再入牢獄苟且求生,那不很卑鄙嗎!”說完,便飲鴆自盡。
謁者回報,元帝得知師傅死耗,大為悲傷。石、弘二奸隻遭痛責,並未加罪。皇帝如此庸弱低能,奸佞的陰謀無不得逞,忠直之臣無不遭殃,這是兩千多年封建專製時代留下的一條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