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皇帝非常喜愛自己的一位皇子,竟認為此子是“上天賜予的”,由衷熱愛之情溢於言表。誰料後來他卻廢掉了這位皇子的太子之位,使他屈死。這位皇帝就是遼道宗,這位皇子就是耶律浚。
清寧四年(1058年),皇後蕭觀音為遼道宗耶律洪基生下了長子耶律浚,也是他們的獨子。小名耶魯斡。耶律浚自幼聰慧過人、好學知書,很受父皇寵愛。清寧九年(1063年),他被封為梁王,鹹雍元年(1065年)又被立為皇太子。
耶律浚7歲那年,有一次他隨父皇去打獵,連發三箭都射中目標。道宗大加讚賞,說:“朕祖宗以來,騎射絕人,威震天下。是兒雖幼不墜其風”。後來耶律浚遇上10隻鹿,他射獲其中9隻。道宗非常高興,為他大設宴席。
大康元年六月丙辰(1075年8月10日),道宗頒布詔書,由皇太子耶律浚兼北南樞密院事,總領朝政(契丹北樞密院掌兵機,凡契丹軍馬皆屬,其牙帳居大內帳殿之北;南樞密院掌丁賦,凡契丹人民皆屬,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元好問稱:“北衙人不理民,南衙不主兵”)。從此,耶律浚成為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又譯為伊遜)的攻擊目標。
耶律乙辛出身在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間當上小吏,由於他生得眉清目秀,被皇後蕭撻裏看中,當了宮中的補筆硯吏。遼興宗對他也很賞識,將他提拔為護衛太保。道宗即位後,他更是官運亨通,竟當到北院樞密使,還受封魏王。
耶律乙辛是個口蜜腹劍的人物,“凡阿順者蒙薦擢,忠直者被斥竄”。當上北院樞密使後,他企圖一手遮天,獨霸朝廷。皇太子耶律浚總領朝政,對他來說無疑是迎頭一擊。所以他立即召集黨羽密謀,一心要除去皇太子。
恰在這時,耶律乙辛的一個情人清子吹來枕邊風,說皇後蕭觀音與伶人趙惟一通奸。原來清子的姐姐單登是宮內婢女,因蕭皇後沒讓她進入內殿侍奉皇上,於是便造起謠來,企圖把皇後害死。耶律乙辛一聽,喜形於色,立即策劃了誣陷皇後的陰謀,結果將皇後害死了。
皇太子耶律浚對母親的感情很深,母親被定死罪後披發流涕,乞代母死,道宗不肯答應。蕭皇後死後,屍還母家,耶律浚撲在母親身上,大聲痛哭,並且說:“殺吾母者,耶律乙辛也!”立誌要為母親報仇雪恨。
護衛蕭忽古見皇後冤死,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決心為太子除去仇敵。一次,他埋伏在一座小橋下,想等耶律乙辛走過時,將他刺死。可老天偏偏在這時下起大雨,河水暴漲,橋被衝垮。蕭忽古無處藏身,計劃隻得作罷。後來,他又想趁耶律乙辛外出打獵時將他殺死,結果被親友們勸止。
北麵林牙(遼代官名,掌理文翰)蕭岩壽對耶律乙辛也恨之入骨。一天上朝,他秘密人奏道宗:“乙辛自皇太子預政,內懷疑懼,又與宰相張孝傑相附會。恐有異圖,不可使居要地”。道宗采納了他的意見,將耶律乙辛外遷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西大明城)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