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智能自動化技術的展望(四)(3 / 3)

九、先進製造技術

人類即將邁入21世紀,我們都稱之為信息時代。製造的曆史與人類一樣悠久,而且,製造業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柱,還將隨著人類的生存發展而持續下去。然而,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等眾多因素一直在不斷地影響著製造業的生產方式,即人類造物的基本概念。而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管理模式也在日益發生變化。在即將過去的本世紀內,這種造物的概念曾幾次在東西方被改變,而且在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它又在不斷地朝新的方向發展。在圍繞製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上,這些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概念,製造業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將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發展,同時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中國企業而言,這尤其是值得引起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先進製造技術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產業規模的增大,產品種類的增加,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使得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越來越不穩定,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不得不麵對日益增大的各種不確定性。要想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企業必須提高自己應付不確定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柔性。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自動控製和通訊網絡技術等)的迅速發展,並在製造生產中各個環節(包括設計、製造、裝配、汁劃和監控等)的廣泛應用,形成了係列的先進製造技術,為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特別是提高應付不確定性的能力等方麵提供強有力的工具和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有兩種形式:直接應用和間接應用。直接應用是把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直接用來控製機器,;間接應用於生產計劃編製、存貨控製、生產控製和工廠管理係統。目前所說的八了主要指直接應用方麵。

計算機技術在製造業中最初的應用是數控機床。此後微處理器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把微處理器內置於機床成為可能,從而產生了計算機數控機床匚通過其內置的處理器,可以與其它計算機和以計筧機為基礎的控製裝置通訊;利用中央計算機和成組技術,把一些組織在一個單元中,就出現了直接數控機床(口:);在此基礎上,加強中央計算機的功能,與其它物料處理裝置(如機器人)和運輸設備如傳送器、八集成在一起,統一控製,就組成了柔性製造係統。最終,把?似3與企業範圍內的設計、生產控製、庫存、財務、營銷等分係統集成起來,就構成了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以從幻。先進製造技術就是所有以上這些技術的統稱,則是八中應用最廣泛、研究最深入、取得經驗和教訓最多的製造技術。

(二)先進製造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應用和問題

自70年代一些公司開始嚐試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並在80年代初取得初步成功以來,015技術迅速成為熱點,有人甚至認為它將成為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企業生存的先決條件,並傾向於包容企業的各個方麵。當時在人們的心目中,建立高度自動化的“無人工廠”似乎成了未來製造業的理想模式。

然而到了80年代末期,以從3在其實現程度和發展速度,以及對企業生產任務和工作組織設計的影響等方麵,其產出大大低於人們的預計。往往是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產出卻甚微。在1986年對前西德大約1100家重要的製造企業(主要是機械製造、電子和汽車這三大類)的調查證明了這一點。在美國也存在著類似問題。80年代美國工業界急切想使製造係統自動化,並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很多任務廠的運行結果卻讓人失望。據統計,隻有25的企業在實施口從3後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大多數企業則效果不佳。

而與此同時,以汽車和家用電器工業為代表,日本的製造業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歐美的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多方麵的調查,對比了企業以為主和日本以精益生產為主的生產模式,得出了許多有益的結論,並據此修正了(:似的發展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研究表明,導致了許多企業實施效果不佳的根本問題在於,企業隻重視在技術上的投入和信息集成,而忽視了組織、管理和人的因素,沒有相應的組織管理與這些技術相配合。9。而是技術原因,還有其它原因如資金限製等等。

那時甚至有一種傾向,想通過技術來減少人在係統中的作用,讓人成為自動化的輔助工具,並最終讓人從自動化製造係統中消失。在(:的初期,這種傾向占據了統治地位,如“無人工廠”、“完全自動化”等提法主導了實施的方向。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花費了數億美元巨資,投資建立起一個高度自動化的、隻有十幾個操作者的“未來工廠”,因沒有取得預期的效益而隻得關閉。又如,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巧下)、美國工業技術研究所建立的未來工廠以示範工程,也由於同樣的原因而撤銷下馬。工業實踐證明,“無人工廠”是不切實際的,通過以技術為中心的途徑來發展製造自動化是行不通的。

(三)先進製造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和問題

在我國,現在對八似下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主要集中在3方麵,在製造企業中通過廣泛采用計算機、通信、自動化等技術的集成來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汁劃(863計劃)的一個重要領域,近10年來在我國的研究、汗發和應用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我國不少企業成為從3應用和示範點,目前共有21家從3典型應用工廠和45家推廣應用工廠,覆蓋了機械、電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紡織、輕工、冶金、郵電等行業。清華和北京第一機床廠還分別獲得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六)授予的大學領先獎和工業領先獎,不少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中國幾大飛機工業公司由於實施以似3,具備了波音等飛機公司要求能夠進行產品數字化設計的條件,因而取得了大量該公司芩部件生產定單。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成績。

我國企業目前對的應用,總體講是成功的。但由於發展曆史短、範圍小,許多問題沒有完全暴露出來,組織、管理和人的因素問題在我國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由於我國企業多數不但技術落後,組織和管理也落後於時代,而在的實施中又把精力主要放在計算機、網絡和軟件等技術問題上,對組織改動很小或根本不變,那麼隨時間的推移,組織與技術脫節的矛盾必將突出出來。所以,學習國外在集成以似3中技術、組織和人的因素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和思想方法,並且根據我國企業的實情加以吸收和應用,對於在我國企業中的成功應用必將大有幫助。尚前,組織、管理和人的因素仍然是影響我國企業成功實施的巨大障礙,這一點已被我國從事863/018主題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人士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