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雁

2006年元月19日清晨,江岸區四唯街袁家社區像往常一樣很早就醒來了。臨街的小吃店早早就開了門,熱氣騰騰的,上學的孩子們背著書包,一蹦一跳地出門,上班的白領族,大多提著個包,匆匆離開社區,向工作單位奔去。

時值農曆大寒,大北風刮得正緊。在社區賣報的徐爹爹很早就出了攤,他每天幾乎是社區裏起得最早的人之一。人們每天路過他的報攤時,常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吆喝:“賣報,賣報!楚報、晚報、晨報!”“看重大國際新聞:伊拉克美軍一天遭兩┱ā—看最新國內新聞:大貪官和情婦同台受審哎——”徐爹爹在社區裏算得上一個“文化人”,編“順口溜”是他的拿手好戲,每天清晨,各種報紙上攤後,他粗略地瀏覽一遍後,很快就能根據報紙上的內容編出一段順口溜,聽了他的順口溜,不看報就知道當天報紙上最吸引人的新聞了。這天早晨,徐爹爹吆喝的“賣點”既不是國際新聞,也不是國內要聞,隻聽得他這樣吆喝:“袁家社區出了大新聞哎——陳警官獲得十大形象民警哎!”

聽到徐爹爹的叫賣聲,居民們紛紛走過來,購買當天的報紙,先睹為快地閱讀發生在身邊的新聞。當天武漢地區的報紙上果真都刊登有武漢公安“十大形象民警”評選揭曉的新聞,四唯街袁家社區民警陳春枝名列其中。

無獨有偶,在徐爹爹吆喝賣報時,袁家社區治保主任喻秋英一大早也在社區發布“陳春枝當選武漢市十大形象民警”的新聞。陳春枝昨天晚上前往武昌湖北劇場參加“十大形象民警頒獎晚會”喻秋英是知道的,但陳春枝當時是作為候選人去參加晚會的,評選結果她是否當選還不得而知。整整一夜,喻秋英的心一直懸著。一大早,她就給陳春枝去了個電話,得到肯定回答後,懸著的心才落了位。喻秋英與陳春枝是工作搭檔關係,平時,喻秋英更多的時候是充當陳春枝的“傳聲筒”。在打電話時,陳春枝明確要求喻秋英不要在社區裏張揚這件事,但喻秋英這次沒有按照陳春枝的要求去做,而是主動地發布了新聞。她首先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社區居委會群幹和社區值勤的安保隊員,並一路告訴了居民群眾。她十分高興地說:春枝當上十大形象民警不僅是她的光榮,還是我們整個袁家社區的光榮啊!

在徐爹爹和喻秋英等人的宣傳下,整個袁家社區很快就知道了他們社區的陳戶籍當上“十大形象民警”的消息,大家都為她獲得這樣的榮譽而感到高興,感到光榮和自豪。

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她個人的進步和榮辱為何能牽動這些居民群眾呢?她和居民群眾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社區民警陳春枝在袁家社區做了些什麼事呢?

袁家社區居委會書記、主任,武漢市人大代表黃秀雲深有感慨地說:這些年,陳春枝為搞好袁家社區治安,一直在嘔心瀝血,她確實應該得到人民的褒獎啊!

一修複社區的“破窗”

陳春枝是一名剛到不惑之年的普通女民警,中等身材,齊肩短發,如果她穿著便裝行走在大街上的人群中,你絕對看不出她是一名警官,怎麼看她都是一名極普通的城市女性,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她穿上警服,你就能感覺到她身上那種特有的女警察的英武之氣。

陳春枝是一名已有22年警齡的“老警察”,同時也是一名已有22年黨齡的“老黨員”了。1985年10月,她從警察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武昌區公安分局珞珈山派出所工作,1989年後調江岸區公安分局四唯街派出所,一直在基礎一線工作。

1997年公安部在蘇州召開全國派出所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和改進派出所工作,確立派出所以防範管理為主要任務,社區警務工作正式納入了發展軌道。1999年底,曆史即將跨越新的千年,人們都沉浸在跨越新世紀的夢想之際,一場警務改革也在中國警界開始醞釀發生——這就是被西方稱作“第四次警務革命”的“社區警務”運動。

四唯街派出所根據全街十多個社區居委會,確定了十多個警務區。但“社區警務”絕對不是將原來的“管段”名稱改叫“社區”,絕對不是將原來的“管段民警”改叫“社區民警”這麼簡單,社區警務工作有一套全新的理論,有一套嚴格的考核標準,公安部提出要以“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為目標。

擺在派出所所長麵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社區警務工作急需一批既樂於做群眾工作,善於做群眾工作,又能熟練掌握運用現代警務知識的社區民警。四唯街派出所對全所社區民警進行了充實調整之後,但仍有一個社區民警崗位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個社區就是社會治安相對較亂,發案較多的袁家社區。

當時,陳春枝生小孩後剛上班不久,還在哺乳期內,所領導沒有考慮將這麼重的擔子交給她。陳春枝得知情況後,主動請纓,她對所長說:“我當過多年的管段民警,做群眾工作、社區工作有些經驗,讓我來管袁家社區吧。”所長相信陳春枝的能力,但考慮到她是一個女民警,小孩又這麼小,擔心其精力顧不過來,就提醒她說:“袁家社區在鐵道外(注:現京漢大道以外),比較複雜,要管好,蠻吃虧的呀!”陳春枝堅定地說:“吃點虧不要緊的,多花點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