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武漢金數字圖像信號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躍平士當不可不弘毅
武漢金數字圖像信號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躍平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他的科研成果曾獲得1990年(CEC-I)擴展箱國家專利,1996年武漢市科技進步獎。個人榮獲“湖北省電子工業先進者”稱號,1999年獲市政府專家津貼。
但他經常調侃自己總是沒能跟上形勢。從搞運動到求學,中斷學業再到求學,參加工作後又出國深造,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非典型經曆,從某個側麵勾畫出轉型中國的標準像。
1959年蔡躍平出生,祖籍在浙江寧波,到了該好好讀書的年齡卻遭遇十年動亂,十幾歲時又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學業幾經蹉跎。
70年代末恢複高考,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黃岡師範學院,畢業後當了幾年教師。1989年他再次憑借努力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畢業後到武漢市計算機研究所,從基層做起,曆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常務副所長。
到了1996年,他成為武漢市第二批市政府推選赴日本培訓現代企業與經濟管理的研修生,並且擔任了武漢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此時恰逢國企改革不斷深入,研究所也麵臨著“買斷”,那一批知識分子便要投身商海,去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了。
改製前夕,蔡躍平反複思考著《史記?李斯列傳》中李斯告別老師荀子,將去輔佐秦王前說的一段話:“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這段話意思是:“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榜自己的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意。”
5000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皆能在這番話裏得到體現。麵對環境的變化,首先要考慮自己如何去應變;困守書齋,不如經世致用。所以,潮流推著蔡躍平必須創業,開創智慧的新天地。
自立創業乘風破浪
2000年起,蔡躍平所在的武漢市計算機研究所開始改製,所裏有五六十人退休,三十多人買斷,還有6、7個人跟著蔡躍平,重新組建了武漢市金數字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於原武漢市計算機研究所辦公地——江漢路四明大樓。成立公司的最初目的隻是把原研究所的人接收過來。注冊資金是沒有的,全靠股東們一分錢一分錢地籌集,共投資了50萬元。
公司成立後,蔡躍平沿襲著研究所的技術優勢,將主要精力放在數字監控器的開發上。這些產品主要用於居民區的防盜監控。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公司成立最初這段時間也是金數字公司最困難的時期,產品開發難,資金、客戶資源短缺尚且不論,連最基本的商業信譽都遭到質疑——這更是讓公司雪上加霜。
至今還記得,在公司成立兩個月前,還是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的蔡躍平拿著研究所的支票去采購,對方會當大客戶迎接。然而時隔僅兩個月,當蔡躍平作為公司負責人再去時,人沒變,地點也沒變,但對方卻不買這個賬了。他很客氣地將支票遞還給蔡躍平,說:“對不起,請先倒進賬。”生平第一次被人懷疑成皮包公司,蔡躍平真是哭笑不得。
雖然研究所不乏技術人才,在開發產品方麵有先天優勢,然而,當他們開始踏足安防行業時,市場上很多主流產品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比如硬盤錄像機,他們就競爭不過海康威視、浙江大華這樣的大企業,所以金數字開始打擦邊球,往其他分支產品上發展。
2002年,金數字公司承接了國內第一台商用機群服務器2600,落戶武漢市漢陽區教育城域網建設項目。以往,聯想的大型機群服務器都應用在軍用領域,如今應用於民用尚屬首次。聯想商用服務器的上層想用這台機器做一次嚐試——究竟能否成功登陸民用平台,無論是聯想服務器開發商,還是項目承包方金數字公司,或是使用者漢陽區學校,這對三方而言都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