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情係事業寫春秋(2)(1 / 2)

公司的穩定發展與張振的個人經曆是密切相關的:一個農民的兒子依靠自己的刻苦學習走過“獨木橋”,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驕子;以優秀畢業生的良好表現進入省直部門工作;當仕途順達之時,卻又下海暢遊,在多家公司的管理經曆為自主創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新華社深圳分社兩年的經濟采訪工作讓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魅力,並萌生了創業的衝動與激情……一路走來,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升華。不安於現狀、開拓進取,已是張振的性格,甚至已經是他的一種習慣。

“是市場逼著愛迪前進,市場也成就了愛迪。”張振很有感觸的說。

愛迪成立之初,隻是一些科技產品的湖北總代理,利潤空間極其有限。在賣產品的過程中,有客戶提出要求配套安裝和售後服務,張振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隱藏的巨大商機:何不從單一的產品銷售轉向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提供更有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呢?

順著這個思路,愛迪組建了自己的技術團隊,並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從工程安裝、售後服務到軟件平台研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係統解決方案體係。一舉成為湖北省安防和係統集成的龍頭企業之一。目前,愛迪的客戶遍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石油、電力、教育、醫療等幾乎所有的行業。

回顧過去,張振滿懷深情的說:“公司發展到今天,我們走過的是一條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開拓、自我完善的路子。”

公司發展了,張振也逐漸意識到公司資質的重要。他組織專班申報各種資質,分別獲得安防工程企業一級資質、安防施工維修登記備案A級證書、建築智能化專業承包二級資質、計算機信息係統集成三級資質;是湖北省安全技術防範行業協會、湖北省軟件協會、武漢物聯網協會的理事單位,也是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在中西部地區唯一的一家理事單位,是這個專業領域中西部唯一的代表。

2007年,張振看準了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機遇,組建了一批專業技術隊伍,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從事RFID新產品的研發。他說:“一個企業必須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才能搶占市場的製高點,才能使企業經久不衰。”愛迪人的心血和智慧,使得RFID係統的研發和實施在中南地區處於領先位置,愛迪自主研發的“邊防一卡通管理係統”被確認為邊防係統的規範產品。看著公司一步步邁向發展的軌道,張振離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

愛迪在種種榮譽光環下顯得更加璀璨奪目,然而,有道是“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在人生乃至事業的海洋中,張振儼然成為日益成熟的掌舵者,他的理想遠不止這些,他的夢想會帶領愛迪人駛向更加遙遠的天際,開拓一片更為廣闊的空間。

創新

從某種角度來講,創新型企業就是一種學習型企業,創新就是要不斷通過學習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張振“我應該是同行中學習最刻苦的人之一。”張振說,“現在是一個知識更新很快的信息時代,再多的知識也不能保證在管理現代化企業中夠用,所以隻有不斷地學習,跟緊時代,才能不落伍,不掉隊。”

學習也是張振的習慣,隨著公司的成長,張振的學習也在發生變化,很多有關公司建設和發展中行之有效的思路都是在學習、借鑒中得來的。

2004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張振毅然走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求學,係統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張振在學習中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管理大師和專家,為自己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全國的一流管理學大師和知名專家是張振的良師益友,每當管理工作中碰到疑難問題,他們很自然的成為了張振的“智囊團”。

在交流過程中,張振不時地談到很多知名企業家的故事,信口拈來,如數家珍:複星集團的郭廣昌、華為的任正飛、蒙牛的牛根生、太平洋集團的嚴介和、新東方集團的俞敏洪、阿裏巴巴的馬雲……“向成功人士學習,你才能更快地成功。”張振說。2009年,作為華中總裁聯合會副會長的張振帶領70多位湖北的總裁到內蒙考察,與創造了“蒙牛神話”的牛根生先生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麵對麵交流,受益良多。

對於張振來說,學習的方式很多。他很樂意參加華中總裁聯合會的學習活動。他們每個月組織一次活動,找一個風景優美的景點。帶著某一個主題,召集20-30人的團隊。到達目的地後,他們爬山、打球、散步,給自己來個全身心的放鬆,找一份和諧與寧靜,在得到完全放鬆後,他們便會對某一個主題進行探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求觀點一致,隻求操作性強。這種交流與碰撞豐富了很多參與者的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