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餘年前,在那個眾所周知的十年動亂期間,按照黨中央、毛澤東同誌指示,中央及國家有關部委“五七”幹校紛紛成立,這其中就有文化部“五七”幹校。1969年底,文化部決定在原均縣新縣城(現丹江口市城區)設立分校(也有安置辦一說),之後又於1971年8月將文化部鹹寧“五七”幹校的一部分學員分流到丹江分校。從此,一批在當代中國聲名顯赫的文化名人在鄂西北的小縣城留下他(她)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頁。
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幹校是曆史留給丹江口市的一筆寶貴財富。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幹校文化名人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期望以“幹校”為媒介,以“文化”為指歸,進一步提高丹江口市的文化底蘊、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推介丹江口市豐富的文化資源、山水旅遊資源和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2009年10月,在幹校生活過的原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張國光之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司長張浩同誌來湖北調研,順訪故地丹江口市,進一步引起市領導對該段曆史的重視,使尋訪工作有了頭緒和突破性進展。市領導在北京開會期間,還拜訪了當年的幹校學員及家屬、後代。此書的編撰工作就此引發:市委書記孫詠平指示市委辦公室抓緊做好幹校曆史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工作,市長曾文華對幹校曆史的編撰工作給予極大支持,市委副書記張濤同誌自始至終主持此項工作的開展……由原市委辦公室主任陳丹慶(現市政協副主席)、副主任汪光軍、政研室副主任朱自欣為主,相關部門配合的文化部丹江“五七”幹校文化名人尋訪小組成立後,擬訂了尋訪工作推進計劃。尋訪小組奔赴北京,先後到故宮博物館、北京印刷學院、文化部等部門登門拜訪,與當年幹校負責人黃焰強之子、文化部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副秘書長黃曉捷博士接洽,商談尋訪工作的計劃安排和有關細節,同時與幹校人員子女張浩等取得聯係,京城尋訪工作從而打開了局麵。此後尋訪小組前往鹹寧市考察,拜會了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會長、鹹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城外,理清了均縣幹校為鹹寧幹校分校的隸屬關係;前往沙陽“五七”幹校,專題考察了沙陽“五七”幹校的保護和開發工作。黃曉捷夫婦一行受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邀請,來丹開展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幹校舊址專項考察活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以丹江口市委辦公室為主的丹江口整理小組和以黃曉捷博士為牽頭人的北京聯絡小組分頭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文化部丹江“五七”幹校的相關文稿征集、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
又是一年春來到,追憶當年幹校點點滴滴及學員近況的《金崗山麓的追憶——文化部丹江口“五七”幹校文化名人尋訪錄》終於和大家見麵了。願本書的出版為進一步做好文化部丹江“五七”幹校名人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編者
2012年4月於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