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一位蜚聲國際的印度政治家。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風雲變幻的崢嶸歲月裏,他滿懷著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激情,積極投身於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事業,而且他同甘地一起卓有成效地領導並實現了印度的民族獨立革命,他把印度這個曆史上從來沒有統一的國家統一起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雖然是曆史的產物,但是推動曆史前進的還是人的因素。是他第一個提出“印度完全獨立”的口號,這使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終於擺脫了困境,這在相當一定的程度上遠遠超過了聖雄甘地。在他出任印度總理10多年的時間裏,誰也不會否認他為印度的發展和進步付出艱辛的代價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他親手製定的印度民族經濟發展戰略和積極倡導的不結盟外交政策,不僅鞏固了印度的經濟和政治的獨立,而且也不斷提高了印度的國際影響。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事業的成功,應該說有多方麵因素。家世、家境和家教的影響是他成功的奠基。祖輩的高官厚祿雖不可遺傳,但其影響是巨大的。父親的精力、勇氣和聰明在時時激勵著他。優越的家庭環境,賦予他得天獨厚的學習良機,得力的家教引導,又使他如魚得水。布魯克竭力灌輸的西方古典文學、神智學、自然科學等知識,使他提高了讀書興趣。指導他閱讀歐美大文豪的著作,使他“開辟了冒險的新天地”。特別是神智學使他在宗教問題上開了竅,激發了他有意研究印度教哲理和學習《奧義書》和《薄伽梵歌》等名著的興趣。另外還有潘迪特老師指導他學習印地文和梵文。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登攀知識高峰和從事政治、經濟等活動鋪下了最初的基石。應該指出的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對於事物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從少年時代就比較驚人。不滿10歲,他就感受到外族統治的苦難,盡管過著安閑舒適的生活,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他反感。“我夢想著勳績,我拿著劍,為印度而戰,為印度的自由而效力”並不是他空喊的口號。特別對待父親,他既敬佩而又反感。他敬佩他的精力、勇氣和聰明,但反感他的過於推崇西方的種種表現,他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問題的小精靈。
英國留學7年,這裏不僅使他學到了廣泛而實用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有了真正目標和產生相當的動力。盡管在幼年時他就有“夢想著勳績,我拿著劍,為印度而戰,為印度的自由而效力”,但真正的動力則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成了“東西方奇異的混合物”,“觀點多與英國人相同”,“而且差不多是以一個外國批評家的身份來認識印度的”足以表現出他的進步。這段時間,確實是他民族思想漸趨成熟的時期。童年時代那種朦朧的對異族統治的反感,這時變得明朗起來,他自己也感覺到“民族主義思想充滿了他的胸懷”。這裏當然是世界民族運動的影響,他有著印度激進派領袖提拉克的感召。
影響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最核心的人物是聖雄甘地。接觸甘地之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便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對甘地的出現評價為“像一股強勁的新鮮氣流”,“一道亮光”和“一陣旋風”,“一聽到甘地的話,就立刻被一種神聖的熱情所深深感動。”但是必須指出的是他的閱曆和豐富的知識結構是甘地所不及的,他所推行的“印度完全獨立”的戰略,甘地直到告別這個世界似乎還不完全清楚。他是在遭到暗殺後在“神啊,神啊!”的呼叫聲中離開這個世界的。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事業的成功是有著複雜的社會和階級背景的。家庭環境、個人素質僅是一個方麵。必須看到,印度,它畢竟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社會,崇拜英雄人物是天經地義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有著超富豪的家庭生活,特別是還擁有那富麗堂皇的極樂軒,但他竟能拋棄這些投身民族解放運動而且9進9出監獄,在印度人民心目中無疑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另外,聖雄甘地又指定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是他的又一筆巨大政治財富。聖雄甘地祖、父兩輩曾是小土邦的宰相,他本人是倫敦大學法律係高材生。他在南非倡導反對歧視印度人的請願活動極為出色,他多次被捕入獄,但從不顧及個人得失,他終於使南非當局作了讓步,早已是轟動印度國內外的顯赫人物。回國後,他極力推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人民心中又對他寄托著希望,在這一過程中,他多次被捕入獄,這在印度人心中簡直是英雄中的英雄。人們把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稱為甘地的“精神兒子”、“高足”。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領袖的寶座。另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非常喜歡接近群眾,他經常到處演講,他的演講興趣是從英國留學時就延續下來的。這一群眾基礎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比其他印度資產階級領袖更有遠見。那就是他能順應印度發展的曆史潮流,他代表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比爾拉財團的首腦C·D·比爾拉早在1936年就認定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一位卓越的領導人,說他幾乎是近似於天才的人物。從1952年起,每年尼赫魯的生日,他都送去一大筆錢作為賀禮。賀禮的數目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年齡的1000倍加一個盧比。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擔任總理期間,每逢C·D·比爾拉約見,他總是在早晨上班前在家裏盛情接待。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任命過6位財政部長,都是工商業的巨頭所能夠接受的。工商界對政府所提出的種種意見,政府都能認真考慮並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