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兒子都是寶,哪怕是家裏不止一個兒子,隻要是兒子,那就要比女兒吃香一些。
兒子是用來傳宗接代的,是要留在家裏給自己養老的。而女兒,養大了就會變成別人家的。
那個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的說法,在這裏根本就不適用。
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貓耳村村東頭的徐延斌一家子。
徐延斌是村子裏的會計,而村長徐棟梁是徐延斌的親二叔。
徐延斌是家裏的獨生子,十幾歲的時候爹媽就雙雙去世了。
不過兩口子生前很會過日子,給徐延斌留下了一棟帶院子的二層青磚房子,一頭牛,以及十畝上等水田。再加上徐棟梁打小和自己哥哥相依為命,感情深厚,因此自從兄嫂去世之後,一直很照顧徐延斌,讓徐延斌吃住在自己家,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上學讀書。
等到徐延斌初中畢業,正趕上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那時候城裏來的年輕小姑娘、小夥子剛開始還好,積極地投入到廣大的農民隊伍中,熱情的揮灑汗水。
但是漸漸地因為條件艱苦,生活困頓,很多都過的非常不好,為了能夠過得好一些,很多小姑娘費盡心思的想要回去。而有些覺得自己回不去的,就幹脆打算在村子裏找個人嫁了。於是二十歲的徐延斌順利的娶到了一個城裏的姑娘做老婆,一個叫顧盼的魔都姑娘。
隻是好景不長,自從恢複高考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全國的每一個地方之後,城裏姑娘和農村小夥的配對,就開始走向了破裂。
顧盼在生下兒子的第三個月走進了高考的考場,接到錄取通知書後,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離開。
“小二,趕緊去把豬喂了、把飯做好,你爸一會就回來了。”
劉雲花把手在深藍色的碎花圍裙上蹭了蹭,然後坐在堂屋的凳子上,心安理得的指示徐邇做這做那。
徐邇右手撓了撓腦袋,歪著頭看了看天上的大太陽,又看了看家裏的座鍾,明明才兩點半,做這麼早的飯做什麼?
八月的貓耳村,正是一年開始熱的時候,這麼早做飯,等到徐延斌從鎮上回來,說不定都會有餿味了。
若是在小半年之前,徐邇隻會答應一聲,然後進到廚房賣力的做飯,才不會去想做飯早不早這個問題。
隻是從最近兩三個月開始,徐邇慢慢的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
三個月之前,徐邇是一個特別憨厚的孩子,說憨厚算是好話,實際上,村子裏的人都知道,徐延斌家的大兒子是個半傻,雖然也能上學讀書,但是別人說什麼都信,讓他做什麼他都做。村子裏的孩子都喜歡欺負他,因為就算是欺負狠了,他也不會回家告狀。
其實就算說了,也沒有人會給徐邇出頭的。
徐延斌不喜歡他,因為一看見和自己的前妻長得有八分像的兒子,徐延斌就會覺得憋屈,一直以來,徐延斌對徐邇都采取的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政策。
而徐邇的繼母劉雲花,更是把徐邇當作家裏的半個牲口來使用。若不是徐邇上學功課還行,徐延斌說什麼都讓家裏的孩子上學,劉雲花根本不會讓徐邇離開家半步,除非是去地裏侍候莊稼。
不過三個月前,徐邇和村子裏的一群半大孩子上山搜集山貨,其中一個叫徐勝武的小子,論起來是徐邇的堂弟,小孩子愛玩愛鬧,爬樹的時候不小心從樹上摔了下來,當時徐邇就在樹下,抓了一把,可是衝力太大,加上山上路滑,兩個人都滾下了山。
徐勝武還好一些,隻是滾下山小腿被撞了一下,在床上躺了幾天便生龍活虎了起來。隻有徐邇比較倒黴,在抱著徐勝武滾下山的時候,被一塊比較鋒利的石頭尖劃了一個口子,縫了四針。可是由於撞了腦袋,高考成績非常不理想,其實徐邇的成績原本就不好,考上大學的可能也不高,幹脆,徐延斌就讓兒子回家幹起了農活。
雖然不能上學,但是在貓耳村裏麵,高中畢業也算是一個比較高的學曆,一共也不超過二十個。事實上,至今為止,真正考上大學的貓耳村人不超過五個。
其中一個就是徐邇的大伯,徐延銘,在恢複高考的第一年,和徐邇的生母同一批考上了大學,不過一個考的是軍校,而另一個學的是文學。
徐邇還有一個三叔,雖然說不是個讀書的料子,但是從小就頭腦靈活,十幾歲就去了魔都打工,現如今正在魔都做些小生意,每年回來都會給自己老爹,也就是貓耳村村長徐棟梁帶一車吃的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