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後記(1 / 1)

2000年,當我首次抵達非洲大陸,即與這塊黑土地結下不解之緣。中非經濟交往的頻繁與文化交流的嚴重滯後促使我拿起筆,盡我所能向國人展示一個真實而又明亮的非洲,一個傳奇而又傳神的大陸。多年來,我把自己的創作範圍全部鎖定在這裏,以打工的方式自籌經濟支持,實地采訪,在揮灑淚水和汗水之中筆耕不輟,從>到>,再到即將完成的其他3部書稿,都澆鑄了我太多的心血,也傾注了我對非洲真摯的情感。在此過程中,許多朋友、親戚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無私的幫助,值此>(暫定名)付梓之際,我真摯地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中非朋友們。他們是:

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館前任大使洪虹先生、莫桑比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江永生會長、莫桑比克中華協會黃類思會長,他們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起到良師益友之作用。

在我穿越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期間,一些中非朋友免費提供食宿幫助,解決我的後顧之憂,莫桑比克由南向北依次為:黃金海岸(Ponta do Ouro)的南非布爾人Paul Gericke;馬普托(Maputo)的楊京安、張德榮夫婦;賽賽(Xai-Xai)的張建華;伊尼揚巴內(Inhambane)的張發、施明珠夫婦;馬西西(Maxixe)的陳照輝、方秀蘭夫婦;馬辛加(Masingar)的許桂華、方麗明夫婦;維蘭古魯希(Vilancolus)的劉英俊、蔡女士夫婦;伊尼亞索羅(Inhassoro)的黃斌;巴紮魯托群島(Bazaruto Achipelago)的菲律賓人Roman Dumacao和Ronan Obis;貝拉(Beira)的尹以權、陳艾哲、楊克雄;克內馬利(Quelimane)的魯世剛、林悅宏;楠普拉(Nampula)的袁夫海;莫桑比克島(Ilha de Mocambique)的小林;斯威士蘭為劉聰。

我的二哥李果對全部書稿進行的校對上的幫助。

當然,我還要感謝夫人杜瑩囡女士,她放棄國內白領工作,隨我遠渡重洋同甘共苦,收集資料打印書稿,是我赴非著書的堅強後盾。

最後,本書由一個個獨立的具有非洲濃鬱風土人情和奇聞怪事的紀實文稿組成,融真實性、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筆者在探險過程中遭遇的一些奇觀,在中國鮮為人知,如加紮孕婦樹上產子、讚比西亞的矮人族和鴕鳥族人、土著居民的紋麵及紋身、莫桑比克島的瓷器寶藏、斯威士蘭的國王選妃,等等,都非常值得國內電視台或文化公司來拍攝專題的Discovery,製作係列非洲風情片,題材是現成的,路線是現成的,文稿是現成的,關係是現成的,何樂而不為!若有傳媒單位對此有意,可與筆者取得聯係,索取相關圖片資料。

劍 虹

聯係電話:13911885124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8月1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