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統一日慶典(1 / 2)

3月13日,意甲第29輪,排名榜首的ac米蘭主場迎戰積分墊底的巴裏,雖然米蘭隊為了周中的歐冠比賽雪藏了不少主力,但是實力的懸殊還是讓博彩公司開出了米蘭讓2球的盤口,表達了支持米蘭輕鬆獲勝的信心。

比賽當天是陰天,開始之前天空飄起了小雨,比賽將在細雨中進行,對於這樣的天氣,門將接球脫手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理論上,陳灼的遠射也就能夠更好的發揮。tzw@com

今天的賽前演奏了意大利國歌,紀念意大利統一150周年。本周的3月17日是意大利第150個國慶日。

順便說下意大利這個文明古國的曆史,與每個文明古國一樣,意大利的文明史也是從神話開始的,就是一頭母狼哺乳了一對孿生兄弟的故事,也是現在羅馬城的城徽。

根據曆史學家的考證,羅馬文明有文字記錄的曆史始於公元前750年,在曆史維度上與中國的東周和戰國處於同一時期。

此時的羅馬有300個“氏族”,那位被母狼哺乳養大的神人成為國王後製訂了製度,將十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又稱為庫裏亞,將庫裏亞會議是羅馬人民的政治組織形式,由它討論重大問題並做出決定,宣布戰爭與和平。

至於羅馬的首任國王,就是那位被母狼哺乳養大的孿生兄弟中的哥哥羅慕路斯,也就是羅馬的建城者。城市名字“羅馬”也就取自他的名字。

從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10年這個200多年,被稱為“羅馬王政時期”,在此階段,每個氏族的首領組成元老院,選舉產生國王,協助國王處理事務,也就類似於後來的“君主立憲議會製”的雛形。

這種機製無疑會導致國王和元老院的權力爭鬥,在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國王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羅馬王政時期”的曆史維度,是中國的春秋時期。

羅馬共和國這種體製延續了近500年,在公元前45年凱撒成為“終身執政官”之後。這種三權分立的體製走向末路。

公元前44年凱撒遇刺。短暫的動蕩之後。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屋大維自封為“皇帝”,雖然仍然叫做“羅馬共和國”,但實際上已經是帝國體製。

整個羅馬共和國的500年。在曆史維度上,也是中國的從戰國到秦漢的這個曆史時期,公元前27年,已經是中國的東漢時期。

整個羅馬帝國又分成了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三個不同的階段。

隨著曆任皇帝的不斷征伐,羅馬帝國的疆域已經到了到了中東地區,為了方便管理,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裏先引入了四頭製的製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稱奧古斯都,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稱凱撒。

東羅馬帝國一般認為是公元395年開始的,這一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烏斯將帝國一分為二,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裏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裏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則定在了米蘭,至公元476年,被中國漢軍擊潰西竄到歐洲的匈奴攻陷羅馬,至此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

在米蘭和羅馬相繼被攻陷之後,東羅馬帝國並沒有選擇收複失地,而是與攻陷亞平寧半島的哥特人議和了,並且將東羅馬帝國實行了“去羅馬化”,

在文明上希臘化,在宗教上基督教化,而古羅馬時代其實是多神教信仰體係,因此東羅馬帝國長期以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從公元395年一直存在到公元1453年,曆經12個王朝及93位皇帝,與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並存,最終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並,這個1000多年也被稱為歐洲的“中世紀”。

對於中國來說,這個漫長的1000多年,中國經曆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在1453年已經是明朝早期。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是公元962年,是德意誌國王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誌王國改稱為“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也叫第一帝國,存續了900多年,到1806年被拿破侖推翻。

從公元476年開始,漫長的1000多年裏,亞平寧半島從未統一,整個半島以及西西裏島四分五裂,不斷被各個王朝和國家占領和控製,直到一個像拿破侖、俾斯麥一樣的強人出現在意大利,他的名字叫做加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