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尼克擔任球員期間,四後衛平行站位和區域防守理論的“英格蘭模式派”已經開始在足壇與“清道夫”體係分庭抗禮,而蘭尼克在執教初期,毫無疑問會收到當時如日中天的擁有“荷蘭三劍客”的AC米蘭隊的重大影響,當時蘭尼克會錄下薩基執教的每一場米蘭的比賽進行分析和學習。
在學習AC米蘭比賽期間,蘭尼克還對另一支球隊的教練和戰術產生了濃厚興趣,那就是1989賽季主客兩場全都逼平強大木蘭的意大利福賈俱樂部,而這是福賈俱樂部的首個意甲賽季。
1989年的福賈隊在捷克教練澤曼的帶領下兩年兩連跳,從意大利丙級聯賽升入甲級,並且在進入意甲的首個賽季便異軍突起,以意甲前六獲得了參加聯盟杯的資格。
當時的東歐球隊和北歐球隊,基本上都是受到霍頓和霍奇森理論影響的,捷克教練澤曼也不例外,所以在蘭尼克後來的執教中,都不時能夠流露薩基和澤曼的影子。
2006年接手霍芬海姆之後的兩年兩連跳,以及處子賽季獲得德甲半程冠軍,總結起來仿佛是20年前福賈的翻版,或者蘭尼克也是用這種方式向自己的老師澤曼做了致敬。
(五)
溯本求源之後,再來分析霍芬海姆的戰術體係,那就非常便於解釋了。
四後衛平行站位的戰術,比起清道夫戰術體係,更有利於對邊路的防守,畢竟在清道夫戰術體係中,有一名中後衛始終拖在後衛線的後麵,在清道夫與後衛線之間的距離上,對方可以從兩個邊路先行埋伏到邊後衛的身後快速下底而且不越位。
當然所有戰術都是有利有弊,平行站位戰術對四名後衛一對一防守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為他們的背後就是守門員,再沒有清道夫在他們背後提供支持。
當年霍頓在中國的失敗,也是因為中國後衛的一對一防守能力弱,四個後衛無論哪一個出現失誤,都是致命的打擊。
用四後衛平行站位和區域防守加強了對邊路的防禦,在中路就是通過雙後腰來進行加強了,實際上在雙邊後衛輪番插上助攻的時候,甚至可以理解為中場四名球員就是後衛,兩名中後衛是雙清道夫,兩名邊後衛則是兩名埋伏在中場球員身後的兩匹快馬,這麼理解起來,就不會再提出中場球員防守能力弱一些無所謂的問題。
(六)
在霍芬海姆的戰術中,隱隱約約也能夠看到薩基時代AC米蘭的影子。
當時如日中天的AC米蘭,並沒有拘泥於四後衛平行站位還是清道夫體係的三前一後站位,一切視對手的邊路突破能力而定,對一個邊路突擊能力強邊鋒速度快的球隊,薩基也會讓清道夫巴雷西和盯人中衛科斯塔庫塔采用平行站位區域防守模式的。
霍芬海姆的兩名中後衛從個人能力上顯然是不能同巴雷西和科斯塔庫塔相提並論的,31歲的克羅地亞中後衛西穆尼奇和18歲的亞曆克斯組成的雙中衛是一老帶一新,也是雙高中衛,西穆尼奇1米95,亞曆克斯1米93,。
這個雙高組合,與富勒姆的漢蓋蘭與斯莫林雙高有些相似,不過霍芬海姆的名單上,18歲的亞曆克斯在替補席上,另一名從佛羅倫薩租借過來的馬文康貝爾與西穆尼奇搭檔。
這個組合,與富勒姆與漢堡剛結束那場比賽中漢蓋蘭與貝爾德組合很相似,分別對第一落點和第二落點進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