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江湖神韻(2)(2 / 2)

大漠草原

塔克拉瑪幹沙漠:文明的墓地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它廣闊如海,東西長1000餘公裏,南北寬400多公裏,總麵積達33萬平方公裏。無邊的沙海,被人稱之為“死亡之海”、“進去出不來的地方”。但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幹”卻被解釋為“古老的家園”,因為在遙遠的古代,這裏並非沙漠,而是一片美麗的綠洲,無數曾經璀璨的文明出現在這裏……

塔克拉瑪幹沙漠在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塔裏木盆地中央。它地處歐亞大陸的腹地,北有綿延的天山山脈,南有雄壯的青藏高原,西有神秘的帕米爾高原,三麵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這裏全年雨水罕見,有的隻是白天的烈日、夜間的嚴寒,還有無盡的狂風。

即便如此,這裏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生命禁區。四周的高山雖然阻擋了水汽,卻提供了純淨的雪山融水。和田河、克裏雅河、尼雅河、安迪爾河……這些河流從雪山出發,有的貫穿沙漠腹地,有的分散成三角形水係消失在沙漠中,它們在黃色的沙漠上畫出一條條綠色走廊。因為這些偉大的河流,可怕的“死亡之海”上出現了“絲綢之路”,大沙漠成為幾大文明交彙、溝通的繁榮之鄉。

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1世紀的中國漢代就有正式記載,它是一條穿越中亞的漫長道路,全長7萬多公裏,把古老的中國文明與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聯結起來。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幾大文明的彙集點就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這裏出土了大量震驚世界的珍貴文物:有翼天使的畫像、中國的織錦、羅馬式的柱子、印度的佛像,等等。中國的桑蠶技術、火藥、造紙術等發明與絲綢一起傳到了中亞、羅馬等地,而景教、伊斯蘭教、天文、數學等也從西方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改寫了世界的曆史,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這一偉大變革的見證。

中國史書記載有西域36國,它們曾經繁盛一時,像珍珠一樣散落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可惜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塔克拉瑪幹顯示出猙獰的一麵——氣候變遷,沙漠無情地吞噬了一座座綠洲,曾經的繁華,掩埋在連綿無盡的沙丘之中。

從19世紀開始,塔克拉瑪幹成為世界探險家的樂園、考古學家的寶藏,樓蘭、尼雅、米蘭……一座座傳說中的古城被發現,這些遺址中保留著遠古記憶的碎片。直到現在,太多改變曆史的故事、傳播文明的信物,都還隱藏在茫茫沙海之中,塔克拉瑪幹沙漠仍然充滿神秘的誘惑。

巴丹吉林沙漠:沙漠裏的最高峰

巴丹吉林沙漠以沙丘高大、壯觀著稱。最高的沙山相對高度達500多米,是目前發現的世界最高沙山,堪稱“沙漠珠穆朗瑪峰”。

巴丹吉林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內,總麵積4.7萬平方公裏,是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在沙漠腹地,沙丘平均高達200米,從空中俯瞰,沙丘連綿起伏,好像滄海巨浪突然在瞬間凝結,鍍上了一層絲絨般光滑的金色。

走進沙漠,一座一座的金色沙山橫在眼前。沙漠間的路忽高忽低,一會兒要爬上沙坡,一會兒又要紮入沙窩。往沙坡上走時,駱駝每向前兩步,都要向後滑一步;而下坡時,則一路滑沙,一步滑出兩步遠。沙漠植物點綴在沙坡中,長著細刺一樣的針形葉子,或黃綠、或灰白,成片成片的。沙漠蟬藏身其中,不停歌唱。黃褐色的沙地蜥蜴,在遠處的坡上探頭探腦,靠近了,它會驚慌地逃跑,留下長串可愛的腳印。

一陣風吹過,地麵的沙粒貼著地湧向前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的沙丘就是靠風吹動沙礫堆積而起。這裏每座沙丘的坡麵都是一半平緩、一半陡峭,並且方向相同,這是風的傑作。很難想象,是什麼樣的大風,才能把沙粒吹上好幾百米高的山頂。有時沙丘一側堆積得太高,會突然滑落,巨大的轟鳴聲響徹大漠。

可喜的是,在沙窩深處常常會發現藍色的小湖,當地人稱之為“海子”。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上百個海子,每個蔚藍的海子周圍,都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