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暌違已久的感動(1 / 2)

前一些日子,青年詩人張曉楠來我家,帶來他一部兒童詩集《春江水暖》。其裝幀素雅,印製精美。封麵是樸拙可愛的兒童畫,兩隻小螞蟻把一條短木棒當船,手持細長的船篙,童趣宛然。出版單位署名為“等待出版社”,印數為16冊。作者《後記》中說明“這純粹是一本自編自印、自娛自樂的小冊子”,但把它放在林林總總的眾多正式出版物中間,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也都毫不遜色。真的,毫不遜色。如此足見作者為這些詩作所付出的癡迷和感情了。

一位十幾歲就發表詩作的少年,多年來辛勤耕耘,把他青春年華中最美好、最動人的部分,清純而又虔誠地留在這本小冊子裏了。打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清新,是明淨,是不施脂粉的濃濃的詩情,是他年輕的生命曆程中的思索和感悟,是一個青年文學跋涉者的執著、認真的腳印。我的蒼老的心立即浮出了一份感動,一種對文學、對青年寫作者暌違已久的感動。

一個來自農村的青年對家鄉的山川土地、一草一木懷著深深的眷戀,而他對於這份眷戀的珍藏、思索和領悟是獨特的,帶有嬰兒一般、天使一般的真誠。一場春雨過後,真想“讓小椅子生根,讓小桌子發芽”;“一顆小石子,扔過去,成了唧唧喳喳的鳥兒”;“一片柳樹葉,丟下水麵.成了活活潑潑的魚兒”。

他似乎特別鍾情於春天。((早春聽雨》《與春對視))都清麗可愛。

我們來看《早春聽雨》:

千萬根柔軟的手指/在輕輕彈奏

一顆顆鵝黃的芽苞/都是音符呢

我知道/這是一支綠色的曲子/是唱給枝頭的/是唱給田野的

曲兒長長的、長長的/接上/有兩三天的長度

可我發現那些根須們/卻很有耐心/仄著耳朵/在泥層深處諦聽/一點一滴/全都記在心上了

點點滴滴的春雨在彈奏著綠色的樂曲,而鵝黃的芽苞是音符。這想象多麼可愛,多麼美妙。更讓人喜愛的是最後一節:聽得最耐心而且全部記在心上的是根須。根須吸吮了春雨,春雨滋潤根須,綠色的生命就變得美麗而又蓬勃了。

作者對鄉土懷著深深的眷戀,忘不下的是那些依然窮困的鄉親和兒時的夥伴。((賣柴》寫老鄉到城裏賣柴,認為城裏人冬天要燒柴取暖,而不知道現在用上暖氣,不再需要燒柴,因而木柴賣不掉了。最後一節奇特而又內涵豐富:“你實在失望了就把我/換回去吧/我原本是山裏的一棵木柴啊。”再是寫農村失學孩子的《小豬是你的屬相》和(《挑水瓶的孩子》,對失學少年內心的描述是真切而深刻的。孩子的想法越是充滿孩子氣,越是有著更為沉重的藝術震懾力量。而((家鄉鵝》是寫得動人的一首。第一節,這隻鷯從唐詩中走來,一路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就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而後麵,我這個靠白白胖胖的鵝蛋養大的孩子,在城裏一家叫做“家鄉鵝”飯店的門前,“不覺淚流滿麵”。作者對生他養他的鄉土的拳拳深情,已是深深地打動著讀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