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路易斯安那州:(3)(1 / 2)

不難看出,在約翰·勞的理論中已經蘊藏了當代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一些基本觀點。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高度讚揚說,約翰·勞的金融理論使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躋身於第一流貨幣理論家的行列之中。

1715年,法國攝政王奧萊昂公爵正在為法國的財政窘態犯愁。約翰·勞的理論好像是向他拋出了一個救生圈,似乎法國隻要建立一個能夠充分供給貨幣的銀行就可以擺脫困境,解決國債的資金融通問題。對於手握大權的奧萊昂公爵來說,隻要能夠搞到錢,就是建立10個銀行也不成問題。

在法國政府的特許下,1716年約翰·勞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銀行——通用銀行。這家銀行擁有發行貨幣的特權,其貨幣可以用來兌換硬幣和付稅。通用銀行建立後經營得非常成功,資產總額迅速增加。

約翰·勞在1717年8月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貿易特許權和在加拿大的皮貨貿易壟斷權。

當時,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是屬於法國的領地。由於路易斯安那位於密西西比河流域,人們便把由約翰·勞一手導演的泡沫經濟稱為“密西西比泡沫”。

隨後,約翰·勞建立了西方公司。該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煙草專賣權。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內加爾公司負責對非洲貿易。1719年約翰·勞兼並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改名為印度公司,壟斷了法國所有的歐洲以外的貿易。約翰·勞所主持的壟斷性的海外貿易為他的公司源源不斷地帶來超額利潤。

1718年12月4日,通用銀行被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約翰·勞仍然擔任該銀行的主管。皇家銀行在1719年開始發行以裏弗爾為單位的紙幣。約翰·勞在貿易和金融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節節取勝,聲名鵲起。約翰·勞希望能夠通過貨幣發行來刺激經濟,解除法國沉重的國債負擔,實踐他的金融理論的時刻終於到了。

1719年7月25日,約翰·勞向法國政府支付了5000萬裏弗爾,取得了皇家造幣廠的承包權。為了取得鑄造新幣的權力,印度公司發行了5萬股股票,每股麵值1000裏弗爾。約翰·勞的股票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股票價格很快就上升到1800裏弗爾。

1719年8月,約翰·勞取得農田間接稅的征收權。約翰·勞認為法國的稅收體製弊病很嚴重,征稅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響到了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翰·勞向政府建議,由他來承包法國的農田間接稅,實行大包幹,每年向政府支付5300萬裏弗爾。如果征的稅賦收入多於這個數字,則歸印度公司所有。由於這個數字大大高於法國政府的稅收歲入總額,奧萊昂公爵毫不猶豫地采納了。

在約翰·勞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簡化征稅機構,降低征稅成本,盡力擴大稅基,取消了對皇室貴族的免稅待遇。

當然,為此約翰·勞得罪了不少貴族豪強。印度公司在法國聲名大噪,促使其股票價格連連上漲。在1719年10月約翰·勞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國的直接稅征稅事務,其股票價格突破了3000裏弗爾。

1719年約翰·勞決定通過印度公司發行股票來償還15億裏弗爾的國債。為此印度公司連續三次大規模增發股票:在1719年9月12日增發10萬股,每股麵值5000裏弗爾。股票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股票價格直線上升。

1719年9月28日印度公司再增發10萬股,每股麵值也是5000裏弗爾。

1719年10月2日再增發10萬股。股票價格一漲再漲,持續上升。印度公司的股票的麵值在1719年4月間隻不過為500裏弗爾,在半年之內被炒作到18,000裏弗爾。

1720年初,約翰·勞攀上了他一生的頂峰。1720年1月,約翰·勞被任命為法國的主計長和監督長,一手掌管政府財政和皇家銀行的貨幣發行,另一手控製法國海外貿易與殖民地發展。他和他的印度公司負責替法國征收稅賦,持有大量的國債。隨後,印度公司幹脆接管皇家銀行的經營權。

在人類曆史上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有如此好的機會來實踐自己的理論。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猛漲不落,吸引了大量歐洲各國的資金流入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