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誕生石??歐泊和碧璽
歐泊和碧璽,是10月出生的人愛飾用的寶石,故稱“十月誕生石”。她象征“安樂”。
歐泊一名,本為蛋白石礦物的英文譯音,現為我國具有變彩寶石級蛋白石的工藝名稱。歐泊因有美麗的變彩,古有“五彩石”之稱。
蛋白石的化學成分為含水的二氧化矽,布氏硬度5。6至6。5,比重2。2,其組成礦物是“無序鱗石英”。變彩寶石是因其內部有二氧化砝球粒,呈規律排列對光產生幹涉造成的,按基底顏色不同分為黑歐泊、白歐泊和火歐泊3個品種。
據記載,印度曾是“歐泊之王國”,公元前200年前就有人飾用歐泊。現今歐泊主要產自澳大利亞,產於白堊紀岩石古風化殼中,是一種次生淋濾型礦床。1977年以來,一顆重5克的黑歐泊價值1萬英鎊。通常優質品每克拉價值500~1000美元。
碧璽是電氣石寶石的工藝名稱,它是一種具有複雜成份的矽酸鹽礦物,晶體呈細長柱狀,布氏硬度7~7。5。寶石級為各色透明晶體,有紅碧璽、黃碧璽、綠碧璽、藍碧璽等眾多的品種。紅色者為上品,有“雙桃紅”和“單桃紅”之分。還有“碧璽貓眼石”特殊品種。
在我國,碧璽主要產於新疆阿爾泰地區的偉晶岩中。
十一月誕生石??黃寶石
黃寶石是11月份出生的人愛飾用的寶石,故稱“十一月誕生石”。飾用十一月誕生石象征“友愛”、“友誼”。又是結婚16周年的紀念禮品。
黃寶石古稱“黃精”、“黃雅琥”。礦物學名黃晶或黃玉。黃寶石英文稱“托帕石”,此名源於今紅海紮巴賈德島的舊稱“托粕茲”島。
黃寶石化學成份是含氟和水的?酸鋁礦物,布氏硬皮8,密度3。4~3。6。寶石級為各色透明晶體,共中以黃色為主。
優質者俗稱“酒黃寶石”;而美麗的天藍色黃寶石,則是經過人工處理的黃晶。優質者每克拉在100美元以上。現今有些名謂“黃寶石”,其實是用水晶經過放射性射線輻射而成的黃寶石代用品。
黃寶石產於富含氣等揮發分的火山岩及獨特的偉晶岩中,在國外尤其常見於含錫的偉晶岩中;並經常同電氣石、錫石、磷灰石、綠柱石、螢石、水晶、雲母、長石等共生。灑黃寶石著名產地為巴西的歐羅“帕萊托地區。蘇聯、東德、美國、緬甸、斯裏蘭卡、印度、馬達加斯加等許多國家均有產出。我國主要是新疆阿爾泰地區以及雲南、湖南等省產黃寶石,產品銷往世界許多國家。
十二月誕生石??綠鬆石、鋯石
綠鬆石和鋯石是12月份出生人飾用的寶石,故稱“十二月誕生石”。佩戴十二月誕生石象征“成功”。
綠鬆石,中國舊名“甸子”(始於元代),而綠鬆石一名見於清朝。據《石雅》雲:此或形似鬆球,色近鬆綠,故以為名夕綠鬆石是銅和鋁的含水磷酸鹽礦物,呈天藍色或藍綠色。
作為玉石原料塊體越大越好,顏色越藍越好。其上有黑褐色鐵質時也是好料,稱為“鐵線鬆石”。優?品硬度5~6,比重2。6~2。9,拋光後呈弱蠟狀光澤。
由於綠鬆石色澤美麗,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飾用。中國各地古墓中常見出土有綠鬆石珠及其他鑲嵌飾物。綠鬆石是中國古老的玉石之一。目前我國綠鬆石首飾品和玉製品,暢銷世界各國,原料主要來自湖北。
綠鬆石產於湖北西北部武當山複式背斜西端的南北西翼下寒武統碳、矽質沉積岩層中,屬於外車淋濾成因的礦床。湖北隕西、竹山縣等所產綠鬆石因古屬襄陽道管轄,故有“襄陽甸子”之稱。新疆發現的綠鬆石古產地有可能是古籍所載的“河西”,如屬實則河西甸子不應來自波斯,而應來自新疆,此發現已引起考古界的關注。
鋯石亦稱鋯英石,英文名海於阿拉伯或希臘語,有“紅色”或“金色”之意。寶石為透明晶體。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鋯石晶體直徑達36。6厘米。其成分為矽酸鋯,並含少量鉿和鐵,有各種顏色,經加熱處理可變成無色或天藍色。硬度6~7。5,比重4左右,色散近於鑽石。鋯石正是由於色散較大,加工後能像鑽石一樣閃灼寶石彩光,所以它能作為鑽石的代用品。我國許多藍寶石砂礦中都伴有寶石級的鋯石,作為一種美麗的寶石資源,在我國大有前途。
K金與首飾
在首飾櫃台前,人們可以看到各種金戒指、金項鏈、金飾件等金首飾的標簽上都標有“K金”字樣。K金是怎麼一回事呢?
K金就是金與其它金屬熔合而形成的金基合金。其比重比純金小,單拿金來說,金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之一。其外表金光燦爛,美麗迷人。金的熔點是1063℃,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更不易變色。因此它獲得了“真金不怕火”、烈火見真金”等美稱。天然金大都是呈遊離狀的純金,但純金也不是絕對的純淨,總含有0。01%以上的雜質。因此自古有“金無足赤”之說。通常人們所說的純金,純度約在百分之九十幾。由於純金柔軟,容易加工,用指甲在其表麵也能劃出%痕跡,用其製成的首飾不耐麼,易變形,所以近代很少用純“度很高的金來製作首飾,而是將它製成K金後再使用。
常用於首飾生產的K金有金銀合金和金銅合金。前者呈淡黃色;後者呈紫紅色。若在金中加入其它金屬元素,還可以製成紅、藍、青等各種顏色的K金首飾。K金首飾在成品之前一般還需進行鍍金處理。
對於已接觸汙物而變髒的首飾,可用肥車水、細毛刷進行清洗,之後放入酒精中除去皂液,再用柔軟的布或毛巾輕輕擦拭,即可恢複其光澤,
使鐵具有塑性
鐵在1539力時熔化。但是,在比這較低的溫度下,鐵也能表現出類似液體的性能。這一現象是蘇聯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的。它們把鐵球放置在充滿氧氣,但壓力不大的容器內,加熱至900~910℃,自然鐵就轉變成奧氏體鐵,然後緩慢冷卻。這時金屬內部金相組織發生變成的逆轉變。這種循環多次反複,到試驗結束時,堅硬的鐵變得如同熔化了一般柔軟。隻要在一個重物的壓力下,鐵球的形狀就好像一個正在融化、流著水、掛著冰溜的雪閉。
為什麼鐵會表現出如此奇特的性能呢?原來,氫在奧氏體鐵中的溶解度幾乎為在自然鐵中的1。5倍。在鐵從一種塞體轉變到另一基體時,金屬內會出現飽和氫的區域,削弱鐵晶格內原子間的聯係,因此使鐵變得具有很好的塑性,隻需有較小的溫度變化就足以使其變形。在計算出熱場參數之後,就可以賦予鐵樣規定的形狀。這一發現將有可能為鐵的加工開辟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