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
壽山(1861~1900),字眉峰,漢軍正白旗人,生於黑龍江璦琿城。父富明阿,壽山聯合義和團,英勇抵抗沙俄侵略軍,最後以身殉國。
一、抵禦侵略重整邊防
壽山是明朝兵部尚書袁崇煥的後代。袁崇煥死後,其子孫在清初被編入寧古塔漢軍正白旗,世代居瑗琿城。壽山的父親富明阿是袁崇煥六世孫。光緒十八年(1892),壽山32歲時,父親病故,襲騎都尉世職,以三品銜補用郎中候補員外郎。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清廷對日妥退讓,平壤、黃海兩戰失利,日軍直犯奉天。這時,壽山一心救國,毅然申請從軍。從軍後,他即奉命招募士兵,“首舉義旗,人樂應募,十餘日間,且招且練,即成兩營勁旅”,編入滿族將軍依克唐阿部隊,他被任命為步軍統領,其弟永山被任命為馬隊統領。壽山與其弟在奉天抗擊日軍,因熟悉兵法,英勇善戰,連續攻克山關等地,屢立戰功。在鳳凰城戰鬥中,壽山協助其弟永山調度軍務,兄弟二人率馬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激戰中,永山不幸中彈犧牲。次年三月,壽山率馬隊二營在遼南湯崗子與日軍交戰,雖兵力懸殊,但他毫不畏懼,小腹中彈後,不僅堅持指揮戰鬥,而且越戰越勇,殺敵多名,終於擊退敵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黑龍江將軍恩澤見邊防日益吃緊,沙俄入侵步步進逼,即上書朝廷請求奏準壽山為鎮邊軍左路統領,駐防璦琿,恩澤因自己身體不好,主動把該城軍事防務一概交給壽山署理。
光緒二十四年,壽山得知沙俄派兵侵入我江東六十四屯的消息後,當即派兵過江保護中國旗屯村民。沙俄侵略軍誣稱清軍越過了邊界,勒令交出槍械,壽山氣憤不已,準備興兵反擊。俄軍見壽山針鋒相對,不似40年前簽訂《璦琿條約》時的奕山那樣軟弱可欺,不得不歸還清軍的槍支彈藥,撤出了江東六十四屯。
這時,清廷中的投降派深怕壽山與沙俄對抗會鬧出事端,即於第二年把壽山調離黑龍江,改任河南開封知府。恩澤將軍上奏朝廷仗義力爭,申明黑龍江邊防非壽山莫屬,清廷這才把壽山改任為璦琿副都統,協助恩澤辦理黑龍江邊防和軍務,並批準增募新軍十五營。光緒二十六年(1900)初,恩澤病故,清廷任命壽山為黑龍江將軍,署理全省軍政事務。
壽山擔負重任之後,更是盡心盡職地“澄清吏治,整頓武備”,防禦俄患。他采取了一係列堅定有力的措施:認真刷新吏治,鏟奸除弊,賞罰分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傾聽下級意見,秉公處理重要民事訴訟案件;督促整軍練武,親自製定行陣操法,圖繪要隘,嚴令軍隊執行。壽山在澄清吏治,整頓武備中“廢寢忘食,終日無倦容”。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吏治和軍務皆大有進展,為抗擊沙俄的人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聯“拳”抗敵誓不降俄
光緒二十六年春夏之交,義和團的組織在黑龍江各地得到迅速發展,從省城齊齊哈爾到邊城重鎮璦琿,到處都有團民設壇練拳。義和團對沙俄在東北的特權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幾乎全部搗毀了沙俄在東北開辦的鐵路、公司和礦山。東清鐵路及其支線的“護路”隊、公司職員,狼狽逃竄到旅順、大連和哈爾濱等地躲避。壽山看到義和團是抗擊沙俄的一支重要力量,主張聯“拳”抗俄,一致對外。
壽山對義和團既不充分信任和主動依靠,也不實行直接和間接的鎮壓,並對慈禧的懿旨采取了消極抵製。壽山經常告誡部下,大敵當前要一致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