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長河中,文人傳說故事可說是一顆耀人眼目的明珠。它七彩迷離、浪漫生輝,給人以暢想,撩人以趣味……

文人傳說故事往往正史不載,它們散見於各種史外閑書之中。但是,這絲毫也掩飾不住它們的文學價值和非同尋常的文學藝術魅力,絲毫也不影響它們對讀者的吸引。

讀文人傳說故事可以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許多故事本身就如詩如畫,令我們讀了如l 臨其境,如聞其聲;讀文人傳說故事還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品位,使我們的心靈得到美的陶冶。當然讀文人傳說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們增長智慧,特別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間的唱和往還,文人墨客與官僚政客之間鬥智鬥勇,與風塵女子們的恩恩愛愛,與僧侶、道士之間的友誼與糾纏,這些傳說故事從多角度、多側麵展現了當時那些時代的豐富生活畫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們比真實的曆史更生動,也更全麵,比真實曆史更能使我們得到教益和收獲,也是更能令我們感動的活教材。

有人認為文人傳說故事都是杜撰的,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雖然我們不能否定其中有虛構的成分,但許多故事傳說的真實性同樣是存在的。如果我們對整個中國曆史加以考察,並將曆史與傳說故事結合起來看的話,我們便會了解他們的關係及其真實性。實際上曆史中也並不乏“虛”的成分,傳說故事中同樣有真實曆史。曆代的曆史,大多都隻把帝王將相作為“史”的中心,而且大多數內容是文治武功、歌功頌德,而對那些社會生活中的瑣事、趣事並不予以關注。事實上隻有把這些瑣事、趣事、逸事與曆史結合起來,才會使曆史有血有肉,豐滿生動。例如唐太宗這個著名的曆史人物,依據正史,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稍遜風騷”。實際上,唐太宗並不是藝術的門外漢,他對書法就很有造詣。

《蘭亭記》中就有下麵一段故事:太宗得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僧人辨才收藏,便百般設法,想據為己有,無奈辨才死不認賬。太宗隻好派足智多謀的禦史蕭翼喬裝改扮,前往賺取,才擁有了這件珍寶。後來太宗駕崩,《蘭亭序》也隨葬昭陵。這也算是一段很有特色的文人故事。

因此說,文人傳說故事,不僅生動有趣,還可補正史之不足,讀了它,可使我們更全麵、更深入地了解曆史,增長知識和智慧,對我們的人生,是非常有教益的。

先秦是指原始社會到戰國時期這段曆史。在長達1800多年的曆史中,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曆史文明。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文化藝術的繁榮。曆史酣暢驚喜地將他們的名字刻在了長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