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立夏的節氣養生與夏季保健原則(1 / 3)

立夏氣象特點與養生

5月6日左右是立夏。農曆書曰:“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季的開始。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民間還有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髒的生理活動,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髒的特別養護。《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髒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用。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髒;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誌等活動的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主血脈,主神誌。心主血脈包括了主血、主脈兩方麵。血指血液;脈指脈管,又稱經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髒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係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的生理特性表現為:其一,心為陽髒而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故喻之為人身之“日”。心髒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其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髒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

所謂的“神”,中醫學對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涵蓋了人體的形象、麵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的姿態等;而狹義的“神”,即心所主之神誌,多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由先天之精氣所化生,胚胎形成之際生命之神就產生了。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神依賴於後天水穀精氣的充養。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也包含了兩個方麵。其一,在正常情況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其二,神明之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髒腑之中居於首要地位,五髒六腑皆在心的統一指揮之下才能進行統一協調的正常活動。

立夏節氣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髒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

夏季養生全方位提醒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熱的夏天常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

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應該:

飲食清淡,但也不能拒絕葷菜。

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衝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的食物,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不過應該注意的是,清淡不等於素食,雖然素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長期吃素容易導致營養失衡。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絕葷菜,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於油膩。如可取鮮嫩碧綠的荷葉,用開水略燙後,用來包雞、包肉,蒸後食用,風味別致、清香可口,有增進食欲之效。

苦味宜多。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苦中帶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雋永。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消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熱解毒、消毒排膿、祛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淨,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肴,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體內不能缺水。

夏季天氣悶熱,出汗較多,一定不要等到口幹舌燥時才喝水,特別是中老年人更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即使口不渴時也要喝水。這是因為中老年人對失水的口渴反應減低、顯得耐渴,當體內發出口渴“信號”的時候,已經處於非常嚴重的缺水狀態了。失水是早衰和夭壽的主要原因,人體在缺水時全身血容量會減少、心髒灌注壓下降、心肌缺血,容易造成心肌損害。此外,體內缺水時汗液和尿液會相對減少,這樣就會影響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質在體內蓄積,使人體出現慢性中毒。因此,水的攝取既要適時,又要適量。

一般來講,少量多次喝水比較好,一次大量飲水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危害,嚴重者會導致體內水和電解質平衡的紊亂,甚至出現水中毒。

因此,平時一定要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在清晨起床後、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就寢之前這四個“最佳飲水時間”要飲用1~2杯白開水,在出汗較多、運動或洗澡後也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也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提供必要的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可謂一舉多得。

保證睡眠充足。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覺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起居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係統得到放鬆,有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