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煩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門慧開禪師這首詩偈教人們從四季的美景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春夏秋冬,四時交替;花謝花開,人事變化。自然界的生靈無時無刻不在受春濕、夏熱、秋涼、冬寒氣候變化的影響,人也不例外。
中醫養生學認為,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與四季輪回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與保健養生關係密切。
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麵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隔半個月。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這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來劃分一年四季的。
傳統養生學的要點在於順從自然,即順從四季冷暖變化,順從二十四節氣氣象變化。人體的心、肝、脾、肺、腎五個髒器的盛衰與四季有相應的變化規律;人的脈象變化也與四季有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似乎不再需要看大自然的“臉色”,因而很多人逐漸忽視了節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事實上,現代生活帶來的“文明病”、“富貴病”就是不注意自然規律的結果。“三分治病七分養”,治療“文明病”、“富貴病”其實不必非得花大筆金錢買進口藥,上危險的手術台,而隻需要根據二十四節氣進行日常養生保健,從生活細節做起,不但能重獲健康體魄,還可以延年益壽。二十四節氣養生法,既經濟又實惠,何樂而不為?
基於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我們特別編著了這本探討二十四節氣與養生宜忌的書,通過概述二十四節氣與春夏秋冬四季飲食、起居、健身、疾病預防的關係,為您提供日常自保自療的養生宜忌建議。我們真正擁有的隻有自己的身體,與其等到生命之火將盡再去花大錢維持生命,不如從現在開始,隨氣候、草木的變化調養身體。
願您通過閱讀本書成為自己的健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