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交界,東麵和南麵臨南海。海岸線長約3260多千米。越南是個多山的國家,其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物產豐富。
越南曆史悠久,曾與古代中國有著一段特殊的“藩屬”關係。而在近代,越南多次被卷入戰爭,曾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後來又曾發生抗日、抗美鬥爭,最終越南贏得了民族獨立和南北統一。
越南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的執政黨是越南共產黨。越南有64個省級行政單位。新時期,越南奉行的是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第一節南海之濱的富饒國度
越南的國土狹長,呈“S”狀,南北長1650千米,東西最寬處有600千米,最窄處僅有50千米。越南國土總麵積為329556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高原占國土總麵積的3/4,整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基本上也呈西北-東南走向。
越南的北部和西北部多為山地、高原。北部山區被紅河分割成紅河以北山區和黃連山區兩個部分。紅河以北山區靠近中越邊界的山地較高,地勢險要,山間穀地較寬,成為中越兩國的天然通道。黃連山脈地勢最高,很多山峰海拔超過2500米,這裏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極為不便。黃連山脈的主峰潘士邦峰在位於西北部,海拔3000多米,它是越南第一高峰,也是中南半島的最高點,被人們稱為“越南的屋脊”。
縱貫南北、綿延起伏1000多千米的長山山脈處在越南西部,它構成了越南地形的骨幹。越南的高原主要分布在其東北部和長山南段,西部高原簡稱西原,位於越、老、柬三國的交界地區,位於越南中部。西原叢林茂密,其2/5為森林所覆蓋,人煙稀少。
越南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紅河和湄公河的下遊及東部沿海地區,多為狹窄平原,依山傍海。紅河三角洲平原是越南北部最大的平原,麵積約15000平方千米,南部最大的平原湄公河三角洲平原麵積為61000多平方千米,這兩大平原是越南主要的稻米生產基地。
越南河汊密布,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如湄公河、紅河、黑水河、瀘江、太平河、馬江、西貢河等。
紅河是越南的第一大河,因其水體呈土紅色而得名,它發源於中國雲南省的大理市,在越南境內部分長508千米。湄公河發源於中國唐古拉山脈東北坡,在中國境內的河段稱瀾滄江,在中國境外的河段稱湄公河,向東南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南部,最後流入南海。瀾滄江與湄公河總長為4500千米,其中湄公河長2888千米,湄公河在越南境內的部分是它的下遊,長220千米,隻占湄公河全長的1/20。湄公河下遊地區地勢平緩,河道支流眾多,水勢平穩,便於通航。
多樂湖是西原最大的湖泊,也是越南的避暑勝地。三海湖等組成越北風景區,有“高原下龍灣”之美稱。再加上河內市的西湖和還劍湖,這些湖泊區域均為越南的著名風景區。
除山區外,越南全國基本上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但因為越南跨15個緯度,且地形多樣,所以各地氣候又有所不同。
越南的北部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一般來說,從11月至次年的4月,越南北方相對較冷而且比較潮濕,山區氣溫經常會下降到0℃,並時常伴有寒冷的北風;但從5月至10月,高溫多雨,台風會不時地“光顧”這裏。南方氣溫則相對穩定,雨季為每年的5月至10月。
南部平原很少會見到台風。越南中部地區的部分氣候從北向南有所變化,靠近北邊的部分氣候與紅河三角洲相差無幾,而靠南部分的氣候則與湄公河三角洲相似。
越南中部地區到每年的5月至8月經常會刮起一種“焚風”,當地人把它稱為“老撾風”。這本是一種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形成的時候飽含水汽,但路途漫漫,經過泰國、柬埔寨等國後,所帶的水汽越來越少,並且此時中南半島正值高溫季節,當它到達越南時,已變得又幹又熱,所到之處農作物迅速幹枯變黃,像被火燒過一樣,因此叫它“焚風”。
越南地形和氣候的多樣性促成了其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而人們經常用“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穀”和“金山銀海”來形容越南物產之豐富。
“一根扁擔”是指越南中部的狹長地帶,它就像一根扁擔,挑起了“兩筐稻穀”,即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這兩個著名的糧倉。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的氣候炎熱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十分合適種植水稻,大部分地區一年可種兩次,有些地方可收獲三次。2009年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稻米產量在2000萬噸左右,占全國稻米總產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