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宮門”,因為頤和園,是一座皇家禁苑,以示區別於一般園林之門,故譽名為“宮門”。
清漪園時候的正門,是坐南朝北的“北宮門”,俗稱“北門”。慈禧修頤和園的時候,將“東門”或曰“東宮門”改為正門。所以,由此開始,“東宮門”作為頤和園的正門,一直沿襲使用到現在。
據《北京名勝趣談》一書中載,“東宮門”其“門為三明兩暗式,正中有三間門洞”。“東宮門”其“正中有三間門洞”,這“三間門洞”,可不一般,等級森嚴。主要表現在“東宮門”——中間門洞專供“真龍天予”——皇帝來往通行,為主門,或美其名曰為“禦路”。中間門洞兩側或曰兩邊的門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往來。其太監兵役人等隻能從南北兩側的“便門”出入,其門洞名字,叫做“罩門”,其內涵很有鄙視之意。
“東宮門”,其三間門洞,尤其是正中間門洞,供“真龍天子”——皇帝來往通行,其點綴性的裝飾,格外不一般:正中間門洞的石陛上刻有二龍,突出龍,以示皇帝是“真龍天子”,所以將正中門洞的石陛上刻有二龍,命名為丹陛,俗名為“龍墊兒”。同時,據說“東宮門”——正中間門洞——禦路,則又是皇帝頒旨和敕令的標誌。突出典型表現在凡是大臣犯罪或其他人員私自闖“禦路”,衝犯“門禁”,都要被按臥在“龍墊兒”上。用禦棍酷刑責打,甚至將人活活打死。
為什麼叫做“延年井”,與慈禧太後的關係密切。據說仁壽殿北有水井一眼,水味清甜。一次,慈禧在園中遊逛中暑,曾用此水服藥解暑,慈禧特賜名叫“延年井”。然而,有趣的是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兵臨城下,她在假扮漢族農婦出逃時,還乘騾車跑到園中喝了幾口延年井水,以求保祜她不致在逃亡中喪生。
慈禧生活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如喜歡夏天酷熱的時候,住在萬壽山東側山頂上的景福閣,與妃子們推牌九,過陰天兒,等等。還有,慈禧喜好讓外國畫家給她畫像,進行珍藏。據《北京名勝趣談》一書記載:
頤樂殿北還有五間殿房,是慈禧看戲休息和吸鴉片煙的地方。美國女畫家卡爾女士曾在這裏設畫室,專為慈禧畫像。1903年,卡爾女士來華遊覽,適逢慈禧聘人畫像,經美國駐華公使康格的夫人介紹,卡爾被聘為慈禧的畫師。從是年8月5日到第二年4月,卡爾跟隨慈禧在頤和園和中南海畫像達8個月之久,前後共畫3幅。慈禧選出其中最滿意的,即所謂“傳神秋毫”的一幅,特派皇室代表溥倫專程送往美國路易賽會展出,路易賽會閉幕後,由中國駐美欽差大臣送往白宮。這張畫像現存美國華盛頓博物院。畫幅尺寸大小由慈禧親定,寬6英尺,長8英尺。畫中的慈禧,穿著一身滿嵌明珠的冬季朝服,上披一件翡翠披肩,頭上滿簪珠寶,是慈禧揮金如土的佐證。
講避諱,始於秦始皇。秦王贏政,秦始皇講究避諱“政”音字,例如:正月改寫為“征月”,或曰“端月”、“佳月”等。這種講“避諱”,一直沿襲到明清兩代。而比較突出典型的例子,如康熙皇帝,講究避諱“玄燁”的“玄”字,所以下諭旨,將皇宮紫禁城的北門“玄武門”,更名為“神武門”。慈禧,講究與她的屬相羊要避諱。據《北京名勝趣談》一書記載:
千峰彩翠樓,這是在萬壽山東部山頂上的一座有城樓的城關式建築。慈禧第一次重建頤和園時,風鑒家說,山頂太空,可以望見園外的六郎莊。郎與狼同音,太後的屬相是羊,一羊遇一狼況且不敵,如今一羊遇六狼,因此內憂外患一次比一次嚴重,於是慈禧在山頂修建千峰彩翠樓,用以鎮壓六狼,並把六郎莊改名為“太平莊”。宮內管羊肉叫“福肉”或“壽肉”,禁用“吃羊肉”三個字。
慈禧太後,生活中有種種說道講究和忌諱隻這些,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