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頤和園“裝景”藝術(1 / 2)

頤和園的前身名為“清漪園”,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毀於英法聯軍的戰火。光緒十二年(1886年),按照慈禧的旨意,清朝廷挪用海軍經費重建。其時,光緒皇帝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慈禧不得不假意表示要歸政養老。在這種情形之下,光緒皇帝為了表示孝敬之意,博得母後的歡心,將建造的這座皇家園林,禦筆題額,名曰“頤和園”。

頤和園因為是皇家的宮苑,為了區別於一般性質的園林,所以將其正門稱為“東宮門”,門匾額“頤和園”三個大字,就懸掛在東宮門的上方。

“頤和”二字,其意為頤養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額“頤和園”三字的含義可以理解為:頤養天年,天下太平之園。

“頤和”二字,其來曆是取自紫禁城內“頤和軒”(在紫禁城東路寧壽宮後區中路養性門內)之“頤和”之意。頤和軒為乾隆皇帝準備養老的地方。對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在詩作中曾雲“此時仍盡瘁,他日擬頤和”,意為“他日”準備打算頤養天年,安享太平之福。

其實,“頤”原為《易經》的卦名,《序卦》雲:“頤者養也。”不僅如此,在《易·頤》第二十七裏,更進一步指出:“天地養萬物,以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頤和園,不僅在中國著名,而且世界聞名,它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一座皇家園林。

這座皇家宮苑,最突出的特征是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曆代園林“裝景”藝術的優良傳統,博采我國大江南北造園高超手法的長處,並且兼有北方山川雄渾宏闊的氣勢和江南水鄉婉約清麗的天然之奇的風韻;不僅如此,還兼蓄自古帝王宮殿的富麗堂皇,以及民間宅居的精巧別致與宗教寺廟相結合的莊嚴肅穆,既氣象萬千,又協調和諧,恰到好處,渾然一體,成為中國園林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瑰寶。

那麼,世界聞名的頤和園,這座人造的皇家宮苑,其主題究竟是什麼呢?

頤和園東宮門前牌樓,其題額“涵虛”和“罨秀”所包含的意思,就已經給人們點出來了。

“涵虛”,是強調相當清幽、恬淡,非常寧靜的環境。其實,“涵虛”一詞,從我國曆史上來看,早就已經被文人墨客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例如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孟浩然雲:“涵虛混太清”;南宋著名的詩人朱熹雲:“蕭然萬籟涵虛清。”

而“罨秀”(“罨”,音掩)一詞,則是比喻頤和園的風景如畫。例如,我國曆史上,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雲:“疑香薰罨畫,似淚著胭脂。”“罨”與“秀”相結合,則就表示頤和園風景如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