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我型我秀
作者“傻”在何處?“理想主義”又表現在哪些地方?讀完文章後,請說出標題的妙處。
理想主義傻瓜
上海鬱果
三毛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蝴蝶的顏色》。其中一段寫道:那時候怕老師怕得比死還要厲害,麵對她的時候,雖眼光不敢直視,可明明顯顯地可以看到她鮮紅的嘴唇,還有胸前的金鏈子。在那時候,老師便代表了一種分界,也代表了一個孩子眼中所謂成長的外在實相——高跟鞋、窄裙、卷曲的頭發、口紅、項鏈……
當時的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寫道:“我希望自己能夠活到二十歲,因為二十歲的那一天,我就可以塗口紅、穿高跟鞋,還可以談戀愛。”老師把她的作文在全班大聲地讀了出來,並且責問她:“難道你是為了穿高跟鞋塗口紅才要長大的嗎?”
當我讀完三毛的所有作品後,便決定進行一次一個人的旅行。我把我的宏偉計劃告訴了媽媽和朋友,可是所有的人都說我是一個“理想主義傻瓜”。還有的人說:像你這樣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隻會躲在媽媽懷裏取暖,旅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這些令我苦惱的話,後來竟成為我去旅行的堅定力量。那不是一次單純的旅行,而是為了親身體驗三毛作品的意境。
旅行回來,我便向往成為一個踏遍千山萬水的旅行家。不僅如此,我還希望在我的一生中能擁有幾百份不同的工作。我還想成為一名攝影家,攝影是我最喜歡的表現生活的特殊方式。在我的房間裏,貼滿了一牆我自己拍攝的照片。對於我來說,鏡頭便是眼睛,照片呈現的是我認為最美的東西和對生活的理解。我還想成為一名畫家,因為我太愛藝術了,我多麼希望畢加索能夠晚一個世紀出生,這樣我就可以成為他的妻子。我還想成為電台的DJ……
我非常感謝三毛,慶幸自己在這個搖擺不定的年紀裏讀了她的書。三毛在《蝴蝶的顏色》中最後寫道:“日子無論怎樣慢慢地流逝,總也過去了,有一天我發覺已二十歲,二十歲的那一年,我有兩雙不同高度的細跟鞋,一支極淡的口紅,一頭燙過的卷發,一條鍍金的項鏈……”
流逝的種種化為一群群蝴蝶,生命中所有的神秘與美好已在蛻變中彰顯了全部的答案。許多彩色的蝴蝶正在穀底飛去又飛來。就這樣,我一年又一年地活了下來,隻為了再生時蝴蝶的顏色。
說來我是有點傻的。您想想,這麼大了,自己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隻會躲在媽媽懷裏取暖。可是,我又覺得自己並不傻,因為我有像三毛一樣的理想,而且這種理想還非常真實。這樣說來,我是一個理想主義傻瓜,也就言之成理了吧。
文章標題漂亮文字美。“傻瓜”是個貶義詞,作者卻用“理想主義”來修飾;“傻瓜”誰會喜歡呢?可作者又讓這一“美稱”落到了自己頭上。過人的膽識與獨特的視角,讓標題蕩起了誘人的懸念,也閃爍出浪漫的情懷。作者並沒有滿足於標題的成功,而是在它的統率之下,一線貫穿,讓文章收到了題文合璧、顧盼生輝的效果。
構思巧妙角度新。按常理,自我生活應該是寫作重點。文章卻另辟蹊徑,以三毛作為描繪的主體,或引敘她的話語,或交代她的經曆,或挖掘她作品的哲理。在這種娓娓道來的描繪中,作者的生活態度與人生理想不露痕跡地得到了展現。
寫“我的唯美歲月”,選用的為何是滿含苦楚的事情?
我的唯美歲月
湖南符盼
日子平平淡淡地流逝,就像冬季的風,沒有一絲留戀。而我迷失在自己簡單而微妙的感情中已經太久了。雨季,在我的生活裏似乎特別漫長。
那段時間,我忽然有了好多朋友——同性的,異性的。日子好像一下子盈滿了快樂,來得沒有一絲預兆。我沒有去探究它的根源,生怕一不小心,這種夢境般的生活就破碎了。我藏住自己理性的一麵,和朋友一起瘋,一起鬧,無拘無束的笑聲傳出教室,嬉鬧的身影掠過同學的身旁。可是,有一天我哭了,因為同學幾句傷人的話。我以為可以不在乎,我以為用微笑可以消解她們的成見,可最終我還是受傷了。朋友勸我說:沒關係,就當她們是一種嫉妒。我無語。嫉妒?我有那個資格嗎?
一隻小小的蛹蟲要長成一隻多姿的飛蛾,就必須經曆化蛹成蝶時撕心裂肺的痛。我呢?麵對一次次的挑戰,是進取,還是消沉?我選擇了前者。我必須習慣豔陽天中忽然烏雲籠罩,風平浪靜的海麵突然波濤洶湧,我要學會把所有的悲傷留給昨天。
慢慢地,我嚐試著讓自己安靜。雲淡風清的日子裏,連空氣也變得有一點慵懶。半夜醒來,借著夜的寧靜,我獨自咀嚼著苦楚。我真想看見滿世界的陽光,趕走烏雲,連同埋在心中的那一份苦。
我喜歡上了郭敬明的文章,喜歡他筆下拚湊的那些文字的風格,似乎帶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繼而又喜歡他瘦削的臉型,喜歡他令人心痛的眼神。空閑的時光,剩下的是忙碌的思考。在思考的空隙裏,我忽然發現自己喜歡上一個男孩已經很久了。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是因為他有著郭敬明般的臉型和眼神。可是我沒有想過說出來,因為這隻是一個女孩的心事,天知道我們能否承擔。愛情,離我們太遠,就算看上去觸手可及,可終究不屬於我。
流星選擇美麗,就要麵對隕落;曇花選擇綻放,就要接受枯萎;飛蛾選擇光明,就要經曆焚身。但我相信,它們和我一樣都會無悔地作出選擇。天空中沒有飛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在抬頭的一刹那,我看見天很高,很藍。我想,那裏有我翱翔的天地。
也許讀郭敬明的文章太多,總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寫得像他一樣漂亮,希望能夠用詩意的語言來描繪生活,抒發情感。我希望讀者能夠在品讀之餘,留下一些思索的空間,悟出一些生活的哲理。這種筆墨,是否會帶給你一種全新的感受呢?
構思角度巧妙哲理深。本是寫自己的唯美生活,選用的事例卻並不美。她希望融入集體,到頭來卻傷害了自己;喜歡上了一個男孩,最後男孩卻不屬於她。為何會這樣呢,作者由事及物,從“化繭成蝶”的故事中感悟到了生命的道理。正是由於有了信筆調動文字的功夫,於是,不管是敘事寫人,還是議論抒情,均是意到筆隨,情動於衷。
語言含蘊畫麵美。像“嫉妒?我有那個資格嗎”、“天空中沒有飛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等句子,有韓寒的深刻,也有郭敬明的逸美。這些,顯然是同類作文所不及的。
材料鮮活,文字才會動人。想一想,文章是怎樣將自我與時代自然糅合的?
世上隻有一個我
北京譚俊伯
天上有一朵與眾不同的雲,它獨具匠心地形成一匹駿馬;森林中有一棵與眾不同的樹,它別出心裁地斜著生長;沙漠中有一粒與眾不同的沙,它躲在石縫中從不隨風逐流。我也一樣,總會飛翔在自己與眾不同的天空裏。
過年了,我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壓歲錢。錢到手了,怎樣使用呢?開學了,問問同學吧!“你們準備怎麼用壓歲錢呢?”我問。“準備買一個MP4。”一個追求高科技的同學說。“我要買一雙Nike鞋。”一個愛鞋如命的同學說。“我決定買些有用的書。”一個愛好學習的同學說。“我還沒想好,先存起來吧。”一個老實的同學說。
我偷偷地笑了,因為我和他們都不同!
我要讓我的錢增值、變多,我要用它們炒股!我慶幸他們沒有想到,我獨特的想法肯定讓他們震驚。說做就做,我搖身一變,成了一名股民。股票下跌時,我緊跟著買入,時時注意著行情的變化,等待滿載希望的股票上漲。皇天不負有心人,股票上漲了,我抓住機會立即賣出。於是,我的壓歲錢翻了一番。
朋友過生日,邀請我去他家。送他什麼好呢?我一定要給他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大早我就到了他家,可什麼禮物也沒拿,隻是給了他一個擁抱,然後看著陸陸續續來的同學一個一個塞給他各式禮物。我們一起吃蛋糕,做遊戲,為他慶祝……天色已晚,我們起身離開,我和他揮手告別,看著他關上門。
第二天,我送給他一張光盤,名字叫“我看到的生日”。他不解地問:“什麼意思?”這時,我從他的衣領上取下了昨天放上去的針孔攝像頭,說:“昨天你看到的一切,都在這裏了。”他的表情可想而知。這可都是獨特想法的功勞啊!
在課堂上,有時我的解題方案獨一無二;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我的設計可謂異想天開;在家中,有時我給親人的禮物更讓家人大開眼界。正因為我熱愛身邊的一事一物,正因為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敢於創新,我的世界便獨一無二了。
寫別人寫過的事件,就像啃別人咬過的饅頭。何必模仿別人呢,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情不就是很好的素材麼?當別人一心讀書的時候,我學會了炒股;當別人局限於校園的時候,我涉入了社會。如此切入,內容自然會異彩紛呈。
獨特的視角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有兩大亮點最為奪目:
一是筆墨大膽角度新穎。在常人眼裏,謙虛是一種美德,可作者偏偏說,“世上隻有一個我”。是啊,放眼世界,你能夠找到兩株相同的草嗎?你能夠見到兩朵相同的花嗎?能夠將尋常事件展示得光彩奪目,這便是智慧的魅力。
二是敘事巧妙人物逼真。文章寫人敘事,均不落俗套。當同學快樂地享用壓歲錢時,“我”卻想到了炒股,可謂與時俱進;當同學們忙著為朋友送禮物時,“我”卻用一個攝像頭來留住快樂,真是用心良苦。雖無過多描寫與抒情,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卻悄然寫就。
作者將音樂與生活糅合得水乳交融。為了收到這種效果,文章運用了哪些技巧?
琴鍵上的活力女生
上海劉芙娟
在一個雲淡風清的傍晚,我漫步在鋪滿梧桐落葉的大道上。透過法國梧桐的罅隙,我看到了純粹的藍天與斑駁的夕陽,愜意地享受著傍晚的寧靜。
驀然間,一陣時而悠揚、時而激昂的鋼琴聲從遠方嫋嫋飄來。那滿含情感的旋律,撥動了我內心那根細小的活力之弦,引起了我久違的共鳴。琴聲愈來愈響,我的血液也開始翻滾奔騰,心中的活力與激情正在醞釀,仿佛將在一瞬間爆發。從那刻起,我愛上了鋼琴,也開始燃燒我內心的激情。
自打愛上鋼琴以來,我把內心所有的活力都宣泄於靈活的指間。手指在琴鍵上靈動地跳躍,積蓄的激情與黑白琴鍵觸碰起絢爛的火花。我的心躍動著,充滿活力,盛滿昂揚的激情。
在那段充滿活力的歲月中,在心愛的鋼琴上,我帶著內心的躍動,穿梭於時間與空間的交界點:《月光》帶領我走向靜謐的黑夜,望著黑夜蒼穹中迷人的月亮,沐浴著如水的月光,我心境澄明;《田園》讓我飛進廣闊的田野,感受野花的馨香,體悟翠碧中自然的美好;《命運》撩動著我心靈那根活力之弦,激昂奮進的旋律,似有一種穿透靈魂的神奇力量,讓我走近貝多芬的心靈,感悟一代樂聖的思想高度。伴隨著琴聲,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動著,靈魂開始遊離我的肉體,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活力,心中無限的熱情一一釋放。
在校園,我登台演出,將內心的情感迸發於指尖,帶給師生一種別樣的活力,為他們注入無限激情;在家裏,我閑逸地享受獨奏的情趣,帶給父母那種活力,讓他們重溫青少年時的樂趣;在社區,我積極參與文娛活動,使得社區中的老老少少安享怡然,充滿活力……
在那段充滿活力的歲月中,通過鋼琴,我不知疲倦地把活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感受愉悅,體悟熱情。鋼琴,感謝你,真誠地感謝你!你不僅讓我感悟了音樂世界的美妙,讓我的生活充滿活力,更讓我把這份活力傳遞給每一個人!
讀過不少寫音樂的文章,我總覺得有些單調。我想,能不能將它與景物聯係起來呢?能不能將音樂的美妙與詩意的自然聯係起來呢?能不能將音樂與生活聯係起來呢?本文便是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寫出來的。
內容環環相扣展匠心。要是沒有開篇的獨特之景,何來傾聽琴音的寧靜心境;要是沒有寧靜的心境,怎能感受音樂的激情?文章宛如一條潺潺小溪,自然流淌。從“傾聽”到“喜愛”,從“迷戀”到“奉獻”,步步推進,讓原本細小的溪流最終化成了催人奮進的滔天巨浪。
語言字字含情顯活力。情感的勃發,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像“血液開始翻滾奔騰”、“激情正在醞釀”等短語,激情四溢,極富感染力。解讀不同的樂曲時,詩一樣的語言,畫一樣的情景,為讀者打開了美妙的音樂之窗。
對學生而言,淩晨看球不是什麼好事。作者是怎樣找到一個巧妙的切入點,使文章閃現出別樣光彩的呢?請找出那畫龍點睛的一筆。
球癡在淩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