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航海史上的曇花一現(1)(1 / 3)

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最早走上新航路開辟的國家,也是最早走上向外殖民擴張的國家。但很快他們的地位被荷蘭、英國所取代,在曆史的舞台上風光不在。

葡萄牙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這個麵積和資源都趕不上中國的福建省、似乎無足輕重的小國,卻以當時不到100萬的人口,拉開了人類大航海的序幕,使被海洋隔絕的人類聯係得以緊密起來,並在幾十年間奇跡般地崛起,成為西歐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一度與西班牙瓜分了整個地球。

第一節穿越航海曆史

說到大航海時代就必須說到葡萄牙,這個歐洲不起眼的小國是大航海時代的急先鋒。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也是歐洲最西端的國家,與北非隔海相望。

11世紀前曾經先後被羅馬人、阿拉伯人、摩爾人所統治。1143年,教皇承認葡萄牙王國獨立,它是歐洲最早實現民族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國家。

1.葡萄牙的誕生

葡萄牙地勢背山麵海,與緊鄰的歐洲大國西班牙都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這兩個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葡萄牙的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西班牙的曆史。

西班牙與葡萄牙同為最早的海上強國,但是,這個海上的強勢民族在強大以前的曆史,則完全是一部被征服的曆史。

羅馬帝國的統治

伊比利亞半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阿爾塔米拉石洞裏的岩畫是舊石器時代現存人類的代表作之一。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和凱爾特族的入侵,先後影響著此地區文明的發展。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

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範圍,現在的伊比利半亞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公元前206年,羅馬人在決定性的伊利帕克大戰中戰勝了迦太基人,贏得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勝利,基本結束西班牙戰局,並於公元前197年在西班牙東南部設立了近西班牙行省和遠西班牙行省。到公元前133年,羅馬軍隊終於鎮壓了各地的反抗,西班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後,半島的居民也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開始盛行。

日耳曼國家西哥特人的統治

隨著西羅馬帝國奴隸製的崩潰,各日耳曼國家開始了封建化過程。

掀起了移民狂潮,這時已風雨飄搖的西羅馬帝國無力擋住外族入侵。

這些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在羅馬境內大肆劫掠,410年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洗劫了羅馬城,這成了帝國崩潰的征兆,此後直到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城多次被洗劫。419年西哥特人在羅馬帝國境內建立了第一個日耳曼王國,王國以托雷多為首都。後來於5世紀末6世紀初將版圖擴展到高盧南部、西班牙北部,此後又於585年征服斯韋魏人,占領葡萄牙,完成了對整個西班牙的統治。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特族文化遺跡。589年西哥特國王宣布加入天主教,自那以後直到現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絕大多數居民一直是羅馬天主教的忠實信徒,並在此信仰支撐下一直反抗著阿拉伯人的入侵,直到最後光複國家。

阿拉伯的統治

7世紀後期到8世紀初期,阿拉伯人到達北非時,當時封建社會西哥特王國的統治卻陷入混亂的困境,當時國王、貴族和教主三方都各執一定權利。7世紀阿拉伯統治者穆薩趁此混亂時機,率兵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哥特王國。西哥特國王羅德裏克迎戰,7月19日兩軍相遇,國王的政敵卻加入了敵國與國王抗衡。西哥特軍隊大部分為農奴,作戰時一觸即潰,連國王本人也失蹤了。此後不久,絕大部分的伊比利亞半島就納入了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少部分西哥特人殘餘勢力退守北部阿斯土裏亞斯山區繼續抵抗,開始了持續近8個世紀的光複運動。

阿拉伯人采取溫和的統治策略,不僅引進東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也不強迫改信宗教。在統治期間,阿拉伯人又把西歐的古典文化傳回到歐洲,這不是簡單地傳播而是在吸收和繼承的基礎上再創造,西班牙正處於傳播的兩條重要通道之一,並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被認為是歐洲新學問的主要來源。在天文、數學、醫學和許多藝術方麵,輝煌的伊斯蘭文化都使當時歐洲的其他地區相形見絀。

西哥特人的光複運動與葡萄牙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