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我們的事業我們的長潭河(2 / 3)

長潭河水文站是父親傾注畢生心血的地方,張華對這裏尤為親切,兒時的他曾數次參與測洪,對工作的流程能知大半,其工作環境是太熟悉了!來到這裏工作感覺像回到了家一樣。朝氣蓬勃的他愛學肯幹,像對自己的家一樣拾掇著水文站。

閑暇時候,這個與鄉土打慣交道的小夥子拎起柴刀砍去站房附近的旁枝荊棘,扛著鋤頭除去雜草,從河灘上挑來大的鵝卵石,把觀測路一梯一梯地鋪成台階;洪水時期,他行走於風口浪尖之上,跟著師父駛向濁浪滔天的激流,測出降雨多少、水位高低、流量大小、泥沙輕重,將一組組水文信息密碼傳送到相關單位。等到本站工作稍有鬆動時就到雨量站去指導觀測員……哪時哪地都有這個小夥子的身影。水文站的一事一物,就是他生命的主角。

他在父親張宗林的教導下,很快學會使用器具、認讀儀器、測流推算等水文勘測事宜。經過六年“看得多、練得多、幹得多”的曆練,尤其是1981年6月,他跟著張宗林與暴風雨合二為一,舍身忘死地實測出建站以來曆史最大洪水。1986年張華成了小小長潭河水文站年輕的掌門人。

在他任站長期間,水文站迎著改革的春風,站貌由破廟進化為青磚瓦房。這時,他更愛找事幹了。

鏟去新站房前後的殘磚碎瓦,修理出一塊前坪;沿著屋簷線挖出一圈排水溝,在四周栽上奈李樹、柚子樹、棗樹、葡萄,和一些高高低低的各色花株;從家燒的石灰中勻出一些,自己當粉刷匠,把兩間辦公室的牆壁刷得白裏透亮;到別人家燒製的紅磚坯中挑揀些半塊的、小塊的紅磚存積在一起,然後鋪滿到辦公室的地麵……

老職工陳愛雙說,張華像個鄉裏的城市人,站房和辦公室被他這樣一搞,硬是顯得比別的地方精致多了。

看著站長這樣熱火朝天地建設水文站,水文站在其他職工眼裏也跟著金貴起來。陽光燦爛的時候,趙世源二話不說爬上房頂撿瓦;陳愛雙到水位井的沉沙池和進水管進行清淤;張華跟著張宗林手拿起子、老虎鉗、膠布,在測流設備操作櫃旁邊查一查、擰一擰、修一修……站內的一切在幾個勤快人的手裏總是顯得清爽整潔,井井有條。

開春,看著老婆種菜了,張華在站房側邊的一小片空地上開了荒,家裏的絲瓜、苦瓜秧,茄子、辣椒苗,莧菜、韭菜蔸,他順手牽羊地挪到水文站來種上;家裏的雞鴨孵出小雞、小鴨了,總有幾隻不翼而飛,最終出現在水文站,土狗崽子也被牽過來入戶;就連親戚家紮了幾個掃把送給家裏,都要被張華帶兩把拿到水文站來……

次數多了,妻子李玉姣說:“耗子都曉得把好東西往家裏背,你卻從家裏拿出去,水文站是你家,還是家是你家?”

張華憨憨地回答:“都是,都是!”

後來這菜地、這雞鴨、還有掃把,無不為水文站職工的美好生活貢獻出了力量。上級領導來檢查,門口的這些“現貨”每每引起大家的關注,嘿,這水文站還真像個農家小院,像個家!

一兩年、三五載,趙世源和陳愛雙不知不覺也跟著張華一個“德行”了。家人知道水文站是三個男人的第二個家,幹脆也不上嘴了。每當家人去時,生活上確實也方便許多,於是常來常往或小住,也把水文站當成了家。

到水文站來能有啥好看的?

張華、趙世源和陳愛雙幹脆紛紛教起了自己的家人學監測,把家人發展成了水文站的後備職工。當年就連張華讀幼兒園的孩子張揚都記得一兩個數碼,有時也會冒出一句“65742”“08080”。每當

站長出去開會、誰有事兒要請假時,或者是汛期,家人就可以頂班、幫忙。

1993年是個豐水年,7月中旬連續的幾場大雨,漊水河的水位爬上了近2米。男人踩水搶測,家屬也沒閑著。有的前來接縣防辦及沿河有關單位谘詢水位的電話,幾百個電話下來嗓子喊得直冒煙;有的搞飯菜,讓男人們勘測回來能吃上口熱飯,男人吃飯時,她們便替上去看著。入了夜,風大雨大,上遊下來的漂浮物、樹枝、垃圾很多,河麵視野模糊,給搶測洪峰帶來了很多危險。女人們便拿著電瓶燈,雕塑似的立在測流發報的路上,用螢火之光溫暖測流人的心。

7月23日11時27分,在張宗林、張華、陳愛雙、趙世源這批正規軍和妻子預備隊的合作下,終於測到設站以來最高洪水位102.92米,超過警戒水位3.27米,實測最大流量7120立方米/秒,達到30年一遇水平。

長潭河水文站像這樣“全家總動員”的情況常有,附近的村民說,這個水文站是“一人在拿工資,一家來幹活兒”。

張華的妻子李玉姣說:“遇上汛期,他們忙不贏,反正我們閑著也是閑著,過來幫幫忙好放心。”

2003年,湖南省水文局對基層水文站進行硬件設施的修建和改造,長潭河水文站由青磚綠瓦的矮樓變成了粉紅牆麵的別墅,先進的測流設施、器具、電腦、DVD、彩電、數字電視等也一一入住。

長潭河水文站實現了從傳統水文站到現代化文水站的飛躍。

水文站的職工對新站房新設備的珍愛就像侍候新娘子一樣細心周到。領導不打招呼地檢查、同行和遊客冷不丁地造訪,任何時刻,長潭河水文站都窗明幾淨、設備正常運轉、機器鋥亮。加上自己種下果蔬、喂養的家畜,好一個瓜果飄香、豐衣足食、和諧美好的場麵!

2005年10月21日,水利部水文局鄧堅局長到湖南來視察水文基層工作,選的第一站就是長潭河。

鄧局長看到小小的長潭河水文站麵貌整潔清新,職工工作勤勉踏實、卓有成效,曾兩次對身邊的陪同人員講:“這個站管理做得好,職工主人翁意識強,環境也清雅,以後有機會,一定到這裏住幾天,與職工一起工作和生活!”

03、長潭河,我們的事業

長潭河水文站的管理做得好不是偶然,是以一貫之的。長潭河的管理在湘西、常德、張家界早就是首屈一指、有口皆碑的,在湖南水文也是聲名遠播,美名在外。

不說累年累月水情無常,長潭河職工守責有恒;不說任何時候的水情訊息,長潭河水文站都“測得出、測得對、報得準”;不說長潭河水文站為減少洪水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作出多麼重要的貢獻,為漊水資源管理、保護和保障飲水安全提供了多麼優質的服務;不說長潭河水文站為長潭河水電站等水利工程的開發建立,提供了多少難以計數的前期水情勘測數據……單看長潭河水文站對水文年報資料的校對、編審,就足以令人欽敬、拜服。

水文勘測是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公益事業,每年度水情資料的分析、整理、彙編唯有分析計算得精準再精準,才能整理出經得住檢驗、對祖國各行各業有實質性幫助的年報資料。因此,每個水文站水文局都把水文分析和年報編審擺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張家界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劉雲鵬介紹說:“近20年來,長潭河水文站的年報資料整理彙編得最為嚴謹、過硬,堪稱典範,在大家的口碑裏,長潭河的年報資料具備免檢水平。”

翻開長潭河水文站的老資料,滿滿一櫃子,水位自記紙、雨量自記紙、水位摘錄表、日平均水位計算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頻率計算表、實測流量成果表、實測大斷麵計算成果表、水溫月年統計表、逐日降水量表、逐日水麵蒸發量表、整編說明書、雨量流量抄本等,一張張、一遝遝、一摞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