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真正的河道查勘中,遇到的艱辛比想象的還要嚴重十倍。首先是工作,年輕人沒有一點經驗,上麵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一切都隻能在實踐中摸索。生活上的困難就更大了,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他們就隻能像野人一樣住在山洞裏,喝山泉解渴,吃野果充饑。由於工作任務重,必須每天天亮就出發,月朗星稀才回來,胡亂吃點東西就倒下睡著。在行進過程中,查勘隊員們要背負著沉沉的測量儀器,還要每人手執一根又長又粗的木棍,因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和凶猛的野獸或毒蛇不期而遇。後來,有領導下來視察,發現小夥子們有好多都光著腳,連一雙草鞋也買不起了,腳都腫了爛了,不由感動得紅了眼眶,當即拍板,將每天3毛錢的野外津貼提高到4毛,還給每個查勘隊員發放了草鞋和深筒套鞋。
河道查勘,丁建新一幹就是三年。道水、渫水、夷望溪、澄溪、水溪、河源……凡是屬澧水和沅水流域的大小河流,丁建新幾乎全都走遍了。
丁建新刻苦鑽研業務,在常德水文係統是出了名的,他的一些故事也在社會上廣泛流傳。
1974年,丁建新結婚了,妻子是老家農村的。這時,丁建新已經在常德水文分站水情組工作,距老家華容縣有200多裏路程。回一次家,需要坐車,坐船,還要走路。在回家的路途中,要經過許多河流湖泊。丁建新很想停下來看一看,他對河流湖泊充滿了感情充滿了好奇。
可是,車不是自己的車,船也不是自己的船,不可能想停就停。
後來,丁建新回家,就幹脆不搭車了,從朋友處借來一輛自行車,他要騎車回家。他總覺得,自己對湖區水域還不夠熟悉,對每個站點還不是十分清楚,他要在回家的路上細細考察沿途的這些河流湖泊。
從常德到華容,要穿過澧水洪道和淞澧洪道。丁建新不走平整徑直的大路,專挑河邊小道,一邊騎著吱吱呀呀的自行車,一邊注視著各條湖港河汊,時不時拿出筆記本記上一段文字和數字,記下這些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特性,全麵掌握第一手水文資料。
後來,丁建新就經常騎著自行車,帶著一卷行李下鄉。因為還要進入湖北領地,他還要換上一些全國糧票。有一次在路上居然考察了1個多月,害得家裏人經常為他望眼欲穿,提心吊膽。幾年下來,他先後考察了石龜山、安鄉、大湖口、自治局、官垸、新江口、沙道觀、彌陀寺、鬆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康家港、管家鋪、沙市、宜昌、南嘴、小河嘴等地方。
從此,這些水域的各種水情,就像用刀子刻在他的腦海中。
03、抗洪中他創造了一個個神話
沅水在流淌,澧水在流淌,時光也在流淌,轉眼來到了1995年。
這一年,丁建新47歲;這一年,丁建新從事水文工作25周年;這一年,丁建新出任常德水文局局長。
丁建新擔任局長可謂眾望所歸。他的學識,他的人品,他的工作態度,他的領導風格,組織上高度信任,同誌們心悅誠服。
好的將軍,必須經受戰場檢驗;好的教練,必須得到賽場認可。丁建新1995年4月走馬上任,立刻迎來自己的第一次大考。
進入汛期後,丁建新敏銳地發現,由於受五強溪水電站即將竣工等因素的影響,沅水將出現兩頭高、中間低的反常現象。丁建新立即將情況彙報給常德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廳,針對當年洪災,建議采取與往年不同的一些應對措施。他的建議得到專家論證,被市政府采納,使洪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點。丁建新在抗洪實踐中寫出的《沅水95?7洪水偏高原因的初步分析》,在湖南省減輕水旱災害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
第一次大考,丁建新的成績是優秀的,上級主管部門很滿意,說明他們的眼光是“伯樂”的眼光。常德市委市政府對丁建新更是刮目相看,從此,丁建新就時常出現在市委市政府相關會議的嘉賓席上。
第二年,丁建新又麵臨一次更大的考驗。
1996年,從7月13日開始,天上烏雲日夜翻滾,傾盆大雨從天而降。
丁建新一看情況不對,立即跑到市政府報告:沅江今年將出現有史以來的最大洪水和最高洪峰,請市委市政府早做預防!
果不其然,雨情和水情的走勢正按丁建新的預報發展,至17日,全市防汛抗洪工作進入到十分緊急的狀態。上午9時許,市防汛指揮部立即召集有關人員進行汛情會商。
市委書記吳定憲眉頭緊鎖,聽了幾個人的發言後,突然點了丁建新的名。
“丁局長,你是個水文專家,前幾天你的預報很準確。今天,請你對洪水再作一次更為詳細的分析和預判。”
市委書記對自己如此信任,丁建新很高興。多年來,丁建新的足跡布滿了沅水、澧水的大小河流,對每條河流的習性特點無不了如指掌,他多年艱辛付出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將每條江河的韁繩緊緊抓在自己手裏,當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參謀,不讓野馬一樣放蕩不羈的洪水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丁建新略略思考了一下,根據沅水上遊雨情水情,還有五強溪水庫的蓄水情況,他果斷地作出了最新預報:“沅江流域,桃源以上流量已達2.9~3.0萬秒立米,桃源以下的水情況,桃源為46.9~47.3米,常德為42.4~42.7米。”
吳書記迅速查看了資料本,盯著丁建新問:“照你的預算,沅江流域有不少臨洪大堤都要進水?”
丁建新堅定地點點頭:“是的。”
丁建新的語調不高,對市委市政府來說可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震耳欲聾。
根據吳書記的指示,市防汛指揮部緊急決策,抽調暫無危險的澧水流域區縣的強壯勞力,火速馳援沅江流域。
常德的險情牽動了各級領導的心,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和國務院總理李鵬相繼趕來,親自指揮常德的抗洪決戰。
經過緊急大會戰,抗洪大軍夜以繼日地搶修了長達150千米的臨洪大堤,將子堤統統提高了1~1.5米。
19日,第一次洪峰通過,常德城區安然無恙,沅澧大垸和沅南大垸絲毫無損。
第一次洪峰通過了,丁建新卻沒有一絲輕鬆,他又提醒市委市政府:明天,常德將出現更高的洪峰。
洪災又一次將常德推向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第二次洪峰的前夜,市防汛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千百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全都掌握在指揮部這些決策者手中,稍有不慎或失誤,損失都是不可估量不可挽回的。
緊急關頭,丁建新又一次主動走向市委書記,說:“吳書記,我有個建議”
吳定憲精神一振:“你說,你快說!”
丁建新說:“我已經得到消息,沅水上遊已經停止降雨,五強溪水庫的入庫流量不到2萬立方米每秒,而開壩泄洪流量卻仍在2.5萬立方米每秒。我們可以向省防汛指揮部請求,將五強溪水庫泄洪流量減少2000立方米每秒,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常德的壓力。”
吳書記急問:“減少2000立方米每秒,會有效果嗎?”
丁建新回答:“效果肯定明顯。”
吳定憲又一次聽從了丁建新的意見,當即撥通省防汛指揮部的電話。40分鍾後,省防汛指揮部正式通知五強溪水電站立即減少泄洪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