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尋訪山間古國(1)(2 / 3)

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化導致珠穆朗瑪峰頂部積雪逐漸減少,露出了原來深埋於雪下的岩石。自從在1953年5月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裏和尼泊爾的丹增·諾爾蓋一起最早登上珠穆朗瑪峰,已有超過4000名登山者嚐試攀登這座世界最高峰。

幹城章嘉峰是位於尼泊爾與印度邊界的世界第三高峰,也是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東的一座。幹城章嘉峰有著寬闊巨大的山體,是由4個不同的峰頂組合而成的巨大山塊,分別是海拔8586米的主峰、8505米的幹城章嘉西峰、8491米的南峰與8482米的中央峰。其中幹城章嘉西峰由於山形突出,距主峰稍遠,獲得了登山隊的青睞。幹城章嘉峰被印度錫金邦人視為神山,但一般認為其名稱來自藏語,意思是“五座巨大的白雪寶藏”。因為地處偏遠且攀登難度較高,至1999年底僅有146人登上幹城章嘉峰,在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中列倒數第三,而死於此山的人則有38人。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確認之前,它曾被認為是世界最高峰。

半個多世紀以來,幹城章嘉峰以它聞名的高度、巍峨壯麗和千姿百態的容貌,不知撥動了多少探險家的心弦。但路程艱險,僅僅是到達大本營就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前往幹城章嘉西南側的路上,所經過之處是尼泊爾最人跡罕至的地區之一。這裏沒有可供借宿的木屋,也沒有現成的道路,最後四天的行程全是在冰川上度過。若想要從印度一側接近山體,同樣不容易。

幹城章嘉峰的山形複雜,宛如一個巨大的X形狀,山峰陡峭,所有攀登路線都有雪崩的巨大危險,所以攀登難度很大,故前來攀登的人並不算多,許多試圖攀登此峰的登山家都隻能是“望峰興歎”了。

世界上最危險山峰的攀登死亡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在逐年下降的,但幹城章嘉峰是個例外。這反映出雪崩和天氣突變的高發,因此讓這座山峰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但是,幹城章嘉峰山麓也是傳說中喜馬拉雅“雪人”頻繁出沒的地方,所以也吸引了更多的科學家和探險家來此冒險。

洛子峰海拔8516米,是世界第四高峰,由尼泊爾與中國西藏邊界上的3座喜馬拉雅高峰組成。它位於埃非勒斯峰的南邊,並以7600米長的山脊與其相連。它或被視為埃非勒斯峰的主峰之一,因為洛子峰在藏文中有“南峰”之意。洛子峰位於東經86.9度,北緯27.9度,位於珠穆朗瑪峰以南3千米處,兩峰之間隔著一條山坳,也即通常所說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與東南山脊為界,其東側在中國境內,其西側屬尼泊爾王國。洛子峰在藏語中稱為“丁結協桑瑪”,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這位“仙女”地形險峻,環境複雜,冰川密布,氣候變幻莫測。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家呂歇森格爾和雷斯從尼泊爾西坡首次登頂成功。但是,至今還未有人從東坡中國境內一側成功攀登此峰。洛子峰雖然風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大過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暴雨雪崩頻繁發生,滿天雪霧。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南下的西北風使山峰的氣溫最低可達-60℃。隻有在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或9月初至10月末,氣候較為穩定,才會出現幾次較好的天氣。

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是世界第五高峰。它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東經87°06′,北緯27°54′,位於珠穆朗瑪峰東南方向24千米,沿西北-東南山脊為界,北側在中國西藏境內,南側在尼泊爾境內。1955年5月法國登山隊的9名隊員沿尼泊爾境內的巴康冰川越過西北山脊鞍部,在中國境內的西北坡隊員首次登上峰頂。馬卡魯峰有5條主要山脊,分別為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和北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