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還與西安、洛陽、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這裏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曆史沿革
北京的曆史,我們用幾個短語概括一下:
遠古人類:北京是我們祖先的故鄉,也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大約20萬至70萬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區,就有人類在活動,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京人”。
建城伊始:約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開始,北京從原始社會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從周武王起兵伐紂滅商,建立起了較大的封侯國。周武王伐紂,史記為武王11年,那年天空有哈雷彗星出現,專家們根據哈雷彗星每76年出現一次的規律計算,該年為薊、燕分封之年,也是北京建城之年。
重鎮薊都:隨著燕國疆域向東北方向擴展以及山戎部落在燕山山地的發展,從春秋中期開始,薊成為燕國的都城,後稱之為“燕京”,此名一直流傳至今。燕都北遷之後,薊都便成為北方的中心城市了,這是北京曆史的一個重大轉折。
戰亂割據:秦二世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原燕國舊貴族乘機複辟,恢複了燕國的稱號,仍以薊為國都。此後,項羽另建燕國,仍以薊為都城。後漢高祖劉邦滅了項羽,立異姓諸侯盧綰為燕王。王莽篡位後,廢除封王,將薊改為廣有郡。東漢末年,薊城的地位由北方軍事重鎮變為北方封建割據中心,陷入了劉虞、公孫瓚、袁紹的長期混戰之中。
民族融合:在魏晉十六國北朝時期,薊城地方發達的封建製度是各族人民融合的基礎。入塞諸民族與原住漢人一起創造了薊城的曆史與文化。在隋唐五代時期,這裏是北方農業居民和牧業居民的物資交流中心。
遼代陪都:公元936年,後晉的石敬瑭投靠契丹,契丹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便把幽州升為遼國的南京,又稱燕京,府名幽都。燕京成為遼國的陪都,金代中都:12世紀初,女真族在東北興起,建立了金王朝並立即向遼發起進攻。宋徽宗決定乘機聯金滅遼,從而收複燕雲失地。1149年,海陵王完顏亮殺死在位的金熙宗自立為皇帝,天德五年夏季遷都燕京,並改年號為貞元,改為聖都,不久又稱中都。
元代大都:公元1213年秋,成吉思汗率精騎南下,先攻宣德、德興,後入懷來,直抵居庸。1215年5月,中都陷落。1260年3月,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統。中統四年,定開平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為中都。元九年,升中都為大都,從上都遷都於燕京。從此,北京正式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明朝帝都: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文繼位,是為建文帝。後朱棣起兵北平,於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奪取帝位。升北平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永樂四年,營建北京宮殿,十五年,北京皇宮建成。十九年正月,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
清代京師:順治元年四月,山海關大戰之後,輔佐福臨的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尾追農民軍,進占北京。後順治帝登臨皇極門,頒詔天下,定都北京。
百年巨變: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次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北京作為帝都的曆史到此結束。在此後的30多年裏,北京先後曆經了軍閥割據,八年抗戰,國民黨政府執政。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曆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曆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曆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北京是中國曆史和現狀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