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識篇(1)(1 / 3)

1.誰是注意缺損多動障礙兒童?

貝貝是個10歲男孩,上四年級。據他父母說,從5歲開始,貝貝就表現出嚴重的注意力問題,感覺他經常在做白日夢。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學校,在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任務上,貝貝經常不能完全投入。據他的老師反映,貝貝經常會忘記任務要求,特別是當這些任務需要分步驟完成時,更是如此。寫作業時,父母在旁邊不斷督促,但貝貝還是效率很低,有時寫一個字就要花5分鍾時間,甚至字隻寫了一半,就開始走神。這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父母和老師都認為其實貝貝智商並不低,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他能做的和其他兒童一樣好。

小明是個小學三年級男孩,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最令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是,小明在學校裏很難參加集體活動,經常會和同學發生衝突。平時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管別人是否歡迎他,他就突然闖入,還經常把他人傳遞的訊息理解為具有攻擊性的,與同學的摩擦不斷,時間久了,班裏的同學都不喜歡他。在上課時,他也坐不住,腿和腳老在桌子底下亂動,身體像裝了馬達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而且經常沒等老師說完話就插嘴。小明的父母平時對他要求很嚴格,試過很多辦法管教孩子,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小明自己也很苦惱,他也想讓自己能夠安靜下來,認真聽課,與同學和平相處,但他覺得老是控製不住自己。

像小明和貝貝這樣的孩子臨床上就被診斷為注意缺損多動障礙(ADHD)。這是一組以注意力缺損,多動,衝動,喚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為主要表現特征的行為—情緒綜合症候群,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ADHD症狀通常發病於兒童早期,一般是7歲以前,並且該症狀隨著以後的發展一直持續。

2.注意缺損多動障礙就是多動症嗎?

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有三個核心症狀,即:注意力缺損、衝動、多動為核心的障礙。現在有些人也把這種障礙稱作注意力障礙(ADD),而在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研究的早期,曾叫做多動症,直到今天,人們提起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就想起多動症。其實無論是多動症抑或注意力障礙都不能概括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全部。因為有些注意力有問題的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多動行為,而有些孩子不但注意力缺損還同時伴有多動衝動等症狀。如果要對這三個概念仔細進行研究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多動症這個概念僅僅概括了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一種類型,即多動衝動為主型。而注意力障礙即ADD,這個概念表示的是注意力缺損為主型稱作注意力障礙,是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一個亞類型。由此可見,注意力障礙和多動症都隻不過是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這個大概念下的子概念,二者是包涵與被包涵的關係。

3.注意缺損多動障礙分幾種亞類型?

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可分為三種亞類型,它們是:注意力缺損為主型、多動衝動為主型和混合型。

(1)注意力缺損為主型

貝貝就是這種類型的典型。這種類型的兒童並沒有明顯的多動和衝動行為,因此他們上課從不搗亂,從不違反紀律,但是他們仍然不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課做作業,因為他們總是控製不住地做白日夢,胡思亂想。所以家長和老師總是反映“他好像從來沒有聽我說話”、“他做事情的時候總是走神”,所以這類兒童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注意力缺損。

(2)多動衝動為主型

這類注意力障礙兒童在ADHD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小明就是這種類型的典型。這類與前一類型的不同是,仿佛精力十分旺盛,總是不分場合不停地動,做事缺乏耐心,不能夠等待與忍耐,而且常常伴有情緒上的不穩定,容易生氣發脾氣。這類兒童經常在課堂中做小動作、搗亂,打擾周圍的同學,經常不經允許就脫口回答問題,不能在團體遊戲中遵守規則,因此這類兒童的同伴關係可能會很差,還極為容易被不了解ADHD的老師看作是品性障礙、缺乏教養。

(3)混合型

顧名思義,這類兒童同時具有多動衝動和注意力缺損兩種症狀,二者在他們身上是兼而有之的。他們可能有時表麵上看起來非常安靜,有時又會顯得特別興奮,總是動個不停。他們在特殊的場合可能並不顯得十分多動和衝動。比如,有位母親帶著他的兒子前來谘詢,一開始,那個孩子可能有點認生,呆呆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問他問題要問好幾遍他才能夠聽清楚,而他的母親也說他沒有聽力和智力上的問題。二十幾分鍾過後,他開始變得興奮,並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在谘詢室裏來回走動,不斷地去撥弄花的葉子或者翻動書架裏的書,甚至還把窗簾拽下來。他的母親說他在家經常這樣,做作業的時候要麼不停亂動,無法堅持,要麼安安靜靜卻不見他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