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盈利術十二:管好員工(2)(1 / 3)

這些來麥當勞尋找工作機會的人,三教九流,幹什麼的都有。特納在其總經理任內,就很賞識這些人:社會工作者、保險推銷員、鐵路服務員、銀行櫃台服務人員等與服務業有關但又非餐飲業的兼職者或打工者。特納甚至從中挑選、提拔了不少人才,他認為“傳統的餐飲業人員,將許多餐飲業的規矩視為當然,不求改進,但他們卻並不如此。”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新手們的創意會為麥當勞注入無窮的活力。

近二十多年來,麥當勞還向在校的大中學生,敞開了打工的大門。正如克羅克生前所說。“針對二十世紀60年代末期的社會變遷,我們提供學生打工的機會,並且同意經過測驗合格的黑人和婦女參與經營麥當勞各店。”在美國,特別是學校放假期間,人們往往能夠看到麥當勞雇用的一群男女學生活躍在各家餐廳。他們那滿臉稚氣但卻認真幹活的神態,常令麥當勞充滿歡聲笑語。若遇到假日,顧客較多,他們還會身著製服,頭戴運動帽,打扮得活力四射,不時蹦蹦跳跳地與餐廳內的操作間進行聯絡,學生打工儼然成為麥當勞快餐服務一道亮麗的風景,其社會效益極佳。

正是由於麥當勞兼職打工者隊伍龐大,來源多樣,有來自店內打工人員的介紹,有看了店外張貼的招聘海報找上門的,有由退休人員檔案中找到的,有看了報刊上的廣告來應聘的,更有許多職業介紹所介紹來的,在這種情況下,麥當勞尤其注重崗前培訓和在職指導,並且經常調整整個隊伍的工作,通過優化組合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與使用正式長工相比,麥當勞大量招募的打工者和兼職者多為計時短工,這還避免了給員工定期普遍加薪。在美國,麥當勞通常隻支付其打工者法定最低小時工資即可。也許有人罵麥當勞剝削廉價勞動力,但在麥當勞看來,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好,而這樣的廉價勞動力是公司在與同業競爭、保持不敗的必要手段之一,即:付出的越少,賺的才越多。換個角度說,麥當勞實行的是快餐生產流水線作業方式運營,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化、性質單純化性質,任何員工隻要稍加培訓便能上崗,較低的技能水平和勞動強度,導致工資低廉。而且為麥當勞打工純粹是個人的自由,也沒有什麼強迫性。

為了對麥當勞眾多計時打工者進行科學管理,麥當勞又規定:

每台打工者雇用時間在一天內不超過5個小時以上。

麥當勞認為超時雇用將會妨礙和影響在校學生的課業,及家庭主婦的家務操作。而且人的較高工作效率最多隻能持續五個小時,而且餐廳的營業高峰時段,一天最長、最忙也不超過5個小時,這就更加需要在每五小時的換班中對員工進行隊伍的調整,以保持較高的效率。麥當勞自創業伊始,就為不少人如急需繳付學費的學生、要嫌取金錢分擔家計的打工者提供慈善性質的就業機會之後,它更進一步向殘疾人伸出了雇用的橄欖枝。1981年,麥當勞提出了一項“麥當勞就業計劃”,向美國國內總數8000多名、年齡在16~60歲之間的殘疾人打開了錄用的大門。凡被批準來麥當勞打工的殘疾人,在一家指定餐廳接受為期2~3個月的崗前培訓後,便可成為麥當勞定點計時製員工,正式成為麥當勞員工隊伍中的一員。對麥當勞來說這項活動在給廣大殘疾人提供了一個進入自食其力生活領域的機會,同時,也給麥當勞原有的員工一個向堅強不屈的殘疾人學習的機會。

1994年5月,北京麥當勞也開始聘用殘疾員工。當時,麥當勞展覽路餐廳一共聘用了5名殘疾人。據了解,該餐廳規定對殘疾員工和普通員工實行同工同酬,並和平常人一樣擁有平等的晉升機會。麥當勞以其示範作用提醒社會關心殘疾人,獲得了社會一致好評。

最後順帶說明,麥當勞以眾多的打工者來構築其龐大的員工隊伍,主要是為了滿足餐廳24小時營業的客觀需要。

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快餐業以其簡單、方便、快捷的特點,深受上班族的歡迎,逐步形成了一日三市的銷售高峰。

這使得快餐店全天候營業成為必然。“全天候”的餐廳也必須擁有一支“全天候”的員工隊伍.麥當勞雇用的定點上班的計時短工,工作積極性往往比非計時短工高,通過適當的科學調整與組合,他們能很好地適應餐廳的24小時營業模式。

第三節薪資福利

217.薪資體係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所謂薪資體係是指構成薪資總額的項目,主要包括基本底薪、津貼或補貼、獎金三大類:

1.基本底薪

按員工的職位、工作、年資、學曆、經曆等因素支付的基本底薪,此項薪資是員工最主要的收入,而且也是支付其他補助或津貼的基準。

2.與工作、生活有關的津貼或補貼

即因所擔任工作的性質有別於其他人員,所另給的津貼或補貼。津貼或補貼主要可歸類如下:

●主管加給。

擔任主管職務,依其職位的高低,按月給予主管加給。

●技術加給。

對擔任某些工作具有專業的技術或專業能力者,另給專業的技術加給。

●夜班津貼。

對必須在夜間或非正常工作時間出勤者,所給予的津貼。

●時間津貼。

對於需經常超出正常工作時間,但又不易計算加班時間者,另給的津貼。

●交通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