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訪武名額(1 / 3)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踏青訪友的好時節。

大晉帝國的武者,熱衷於以武會友。每年一到這個時節,便有無數少年俊傑,結伴而行,尋訪各地有名的武道世家,結識同輩武者,談經論典,辯證武道,切磋劍技,當然,也少不了高談暢飲,針砭時弊,指點江山。

一時間真可謂是才傑雲集,群英薈萃,意氣飛揚,英姿勃發!

這種習俗,被稱之為“訪武”,擁有極其悠久的曆史。據說是六千年前四大皇族共同倡導開創的,隨後發揚光大,並一直延續至今,長盛不衰。

到如今,已經是帝國每年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就連大晉天子都極為關注,據說每一年,他都會用朱筆在寢宮的屏風上,記下幾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名字,留待後察。

訪武並非隻是遊玩娛樂,而是各宗族少年曆練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展現自我乃至一舉成名的好機會。

每年都有一批天才脫穎而出,聲名鵲起。

比如洛陽司馬家的司馬青書,正是因為六年間訪武一百八十二戰,無一敗績,加上其人相貌英俊,談吐風雅,故而名動天下,被譽為“青書公子”,成為很多少女傾慕的對象,更是已經被很多宗師級的強者看重,前途不可限量!又比如蘇州謝家的謝仙兒,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天才少女,在大名鼎鼎的金陵王家連敗十一名同階武者,因而名聲大噪,江南一帶無人不曉。

即使對於那些相對平凡難以出頭的子弟,訪武也很有意義。拜訪那些底蘊深厚的武道世家,與同輩俊傑交流切磋,對他們武道精進和心性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

作為帝國最大的內河港口,位於龍江下遊的金陵港,此時早已是繁忙得不可開交,岸上旅人聚集成群,江上客船貨船穿梭如織。其中大半數的客船,都是滿載才俊的“訪武”專船,打著繪有各大世家圖騰的旗幟,其他所有船隻都會自動為它們讓道。

大晉帝國以武為尊,修煉玄氣的武者,乃是帝國的統治階級,擁有尊貴的身份。

這些出身世家的年輕武者,家教甚嚴,從小熟讀聖人經典,故而修養普遍不錯,再加上帝國官方的宣傳,武者為平民除害、為帝國犧牲的故事多不勝數,所以名聲很好,平民對他們並不隻有敬畏,還有發自內心的崇拜和向往。

而訪武船上的少年武者們也沒有傲慢失禮,謙遜的站在船頭,恭敬的向讓道的旅人們作揖,致謝。

這一舉動讓旅人們的好感度倍增,紛紛讚歎起來。

“真不愧是我大晉的武者!這修養,這風采,豈是那些蠻國武者能相比的,想學都學不會!”

“是啊,他們都是大晉的棟梁之才,日後必定可以大放光彩,揚我帝國雄威!”

“若是我也能成為一名像他們一樣的武者就好了!太他媽光榮了!”

在旅人的讚歎和豔羨之中,訪武船謙讓有序的緩緩前行,船上的少年武者們依然在行禮,態度謙遜,風度翩翩。有幾艘訪武船甚至停到了岸邊,拿出好酒與旅人共飲,更是贏得無數歡呼與喝彩。

整個江麵上熱鬧非凡,完全是士民同歡、一片和諧的盛世景象。

這,就是武者的榮耀!

……

不過這一切,都與方揚無關。

外麵越是熱鬧繁華,他的心情就越是低沉鬱悶。

因為他根本沒有資格參加,隻能作壁上觀。

雖然他也是一名世家子弟,而且年紀剛好合適。

原因很簡單,為了保證訪武的水平,也為了維護家族的聲譽,所以每個世家都是限定名額的,隻有族中最優秀的子弟,才能夠參加。

至於優秀怎麼評定,原則上是實力第一,品行風度第二。

實際上由於品行風度這個東西很主觀,所以除非是犯過大錯,否則基本上實力夠強,就能夠入選。

比如方揚所在的東海方家,乃是七品世家,擁有五十個訪武名額,其中二十個按照慣例要分給外宗的外姓弟子。所以方家內宗其實隻有三十個名額。

然而方家內宗少年輩的子弟,卻足有三百多名,所以競爭非常激烈。

方家這一輩人中,可以說是英才輩出,已經有三名修為達到凝氣九重的弟子,分別是方傑、方平以及方霏,被稱為是方家“三傑”。然後還有七個凝氣八重,十六個凝氣七重。

這二十六個人,品行修養基本上都沒大問題,所以全部入選了。

隻剩下四個名額,而方家內宗凝氣六重的弟子,卻有整整四十位之多!故而競爭之慘烈,可想而知!

很不幸,方揚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方揚的天賦資質,並不像他的修為這麼平庸,相反,他的天賦在方家同輩人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

事實上,方家當年曾有“四小天才”的說法,多出的一個,便是他!

然而由於他性格太過“頑固自負”太過“不安分”——這是族中長輩共同的評價——當初在選擇功法時,不聽長輩的勸誡,硬是要修煉一門難度極高的功法《玄龜訣》,結果修為提升得非常慢,變得越來越平庸。

如今另外三個“小天才”,已經成長為“三傑”,隻有他,泯然眾人矣。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應該獲得訪武的資格,因為他的實際戰鬥力,一直是凝氣六重第一,甚至不少凝氣七重的族兄也敗在他手下過。

然而最終他卻落選了,不,更準確點說,是被剝奪了訪武的資格!

這對一名武者來說,絕對是莫大的恥辱!

事情是這樣的,方家訪武名單出來之前,主持此事的禮堂堂主方青海私下裏邀請武堂堂主也就是方揚之父方青森會談一下,方青森正好擔心兒子能不能入選,加上平時和方青海關係不錯,所以也沒多想,就去了。

哪裏知道這根本就是一個局!方青森到達之後沒說幾句話,方青海就突然變臉,大聲嗬斥方青森“行賄”,以利益誘惑他徇私舞弊……之後又故意把這事情鬧大,一直鬧到了家主和長老院那裏。

方青森百口莫辯,憤而辭去了武堂堂主之職,而方揚也因此,被剝奪了訪武的資格!

現在的方揚,是既恨又悔,恨的是方青海陰險狡詐,翻臉無情。

悔的則是自己太自負固執,若不是當初他一意孤行,連父親的話也不聽,非要修煉狗屁《玄龜訣》,如果當初他選擇方家其他的幾本祖傳功法,現在的修為實力,就算不如現在方家的“三傑”,也絕對不會差到哪裏去!

又怎會落到如今這番田地!連一個訪武名額都不能夠確保拿到!結果連累父親遭人冤枉羞辱!

其實這隻是他氣頭上的想法。

事實上在他的心底,還是很固執很堅定,還是非常的倔強和不甘心:難道我的選擇真的錯了嗎?難道我就真的不能開拓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武道之路嗎?憑什麼那些先祖聖賢可以,我就不可以?!

這就是他的自負與倔強,他不願意循規蹈矩,他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是生而不同的!

或者說,他渴望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

也許會失敗,但絕不畏懼退縮!

“方青海!總有一天,我會跟你好好算算這筆賬的,也一定會讓你還我父親一個公道的!”

方揚帶著一股狠勁,咬牙切齒道。說完便背起玄鋼劍,大步昂揚的離開了方家。

他決定去銀沙島曆練,去與島上的那些妖獸搏殺!

既然不能參加訪武,那便去通過戰鬥來修煉!

雖然會無聊很多,也危險很多,但他相信隻要自己能堅持下來,獲得的經驗心得,決定不會比訪武差!

他心中突然變得無比堅定,他相信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他的武道之路!——一條注定與眾不同的武道之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踏青訪友的好時節。

大晉帝國的武者,熱衷於以武會友。每年一到這個時節,便有無數少年俊傑,結伴而行,尋訪各地有名的武道世家,結識同輩武者,談經論典,辯證武道,切磋劍技,當然,也少不了高談暢飲,針砭時弊,指點江山。

一時間真可謂是才傑雲集,群英薈萃,意氣飛揚,英姿勃發!

這種習俗,被稱之為“訪武”,擁有極其悠久的曆史。據說是六千年前四大皇族共同倡導開創的,隨後發揚光大,並一直延續至今,長盛不衰。

到如今,已經是帝國每年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就連大晉天子都極為關注,據說每一年,他都會用朱筆在寢宮的屏風上,記下幾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名字,留待後察。

訪武並非隻是遊玩娛樂,而是各宗族少年曆練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展現自我乃至一舉成名的好機會。

每年都有一批天才脫穎而出,聲名鵲起。

比如洛陽司馬家的司馬青書,正是因為六年間訪武一百八十二戰,無一敗績,加上其人相貌英俊,談吐風雅,故而名動天下,被譽為“青書公子”,成為很多少女傾慕的對象,更是已經被很多宗師級的強者看重,前途不可限量!又比如蘇州謝家的謝仙兒,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天才少女,在大名鼎鼎的金陵王家連敗十一名同階武者,因而名聲大噪,江南一帶無人不曉。

即使對於那些相對平凡難以出頭的子弟,訪武也很有意義。拜訪那些底蘊深厚的武道世家,與同輩俊傑交流切磋,對他們武道精進和心性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

作為帝國最大的內河港口,位於龍江下遊的金陵港,此時早已是繁忙得不可開交,岸上旅人聚集成群,江上客船貨船穿梭如織。其中大半數的客船,都是滿載才俊的“訪武”專船,打著繪有各大世家圖騰的旗幟,其他所有船隻都會自動為它們讓道。

大晉帝國以武為尊,修煉玄氣的武者,乃是帝國的統治階級,擁有尊貴的身份。

這些出身世家的年輕武者,家教甚嚴,從小熟讀聖人經典,故而修養普遍不錯,再加上帝國官方的宣傳,武者為平民除害、為帝國犧牲的故事多不勝數,所以名聲很好,平民對他們並不隻有敬畏,還有發自內心的崇拜和向往。

而訪武船上的少年武者們也沒有傲慢失禮,謙遜的站在船頭,恭敬的向讓道的旅人們作揖,致謝。

這一舉動讓旅人們的好感度倍增,紛紛讚歎起來。

“真不愧是我大晉的武者!這修養,這風采,豈是那些蠻國武者能相比的,想學都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