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用基礎知識1(1 / 1)

一、南北家常菜原料篇:

烹飪原料又稱烹調食材、烹調原料等,是指供給人類通過烹飪手段製作出可以滿足人們食品需要的物質材料,這些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經過加工的材料。是人們通過膳食為人體提供必需營養成分的主要物質來源。

我國烹飪原料品種繁多,烹飪原料的開發和運用有著悠久的曆史。考古資料表明,距今50餘萬年前,北京猿人已經掌握了把生料烤製成熟食的技術,那些生料即為烹飪原料。在以後漫長的發展曆程中,人們不斷發現和引進新品種,培育出新良種,加工出新製品。經過不斷的篩選,發展至今,烹飪原料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數量。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烹飪原料總數達到萬種以上,常用的也有3000多種。

中國烹調素以擇料嚴謹而著稱。清代烹飪理論家袁枚對選料作過論述:“凡物各有先天物性不良,雖易於烹之,亦無味也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采辦之功居其四。”換句話說,美味佳肴的製作取決於廚師烹調水平的高低,而烹調水平的發揮,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於菜肴原料的正確選用。由此可見,原料選用是製作菜肴的重要環節。

原料介紹:

香菇;

香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含有30多種酶和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因此香菇有“菌菜之王”的美稱。

竹蓀;

竹蓀為擔子菌綱傘菌目鬼筆科竹蓀屬食用菌,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竹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等,有活血健脾、助消化之功效。

竹筍;

竹筍為多年生常綠木本竹科植物的可食用嫩芽。竹筍原產我國,主要分布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竹筍中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胡蘿卜素等,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除積食。

蘿卜;

蘿卜的種類有很多,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現世界各地均有種植。蘿卜是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之一,蘿卜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民間有“十月蘿卜小人參”之說。

薏米;

薏米又稱薏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泄瀉、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腸癰淋濁、白帶等症。

幹貝;

幹貝是以江珧、日月貝等幾種貝類的閉殼肌幹製而成,呈短圓柱狀,淺黃色,體側有柱筋。其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黃素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滋陰補腎、和胃調中的功效。

魚肉;

魚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淡水魚、海水魚兩類。

家庭在製作靚湯時,既可以使用整條魚,也可以去骨取淨魚肉製作。魚肉營養豐富,對於身體虛弱、脾胃氣虛、貧血者有很好的食療功效。

蝦肉;

蝦的肉質肥嫩鮮美,老幼皆宜,備受大眾的青睞。蝦肉曆來被認為既是美味,又是滋補壯陽之品。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為高蛋白、低脂肪保健佳品。

排骨;

排骨根據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多種,常見的有小排、肋排、仔排、尾檔骨、腔骨等。排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除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黏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

豬腰;

豬腰、豬肝、牛腰、牛肝等,也是非常好的炒菜食材,可以經過初加工後製作出美味的炒菜。肝、腰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具有補肝、養血、明目之功效。

油豆腐;

油豆腐是大豆經磨漿、壓坯、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也是豆腐的炸製食品,好的油豆腐富有彈性,表麵金黃色或棕黃色,皮脆,內暗黃,疏鬆可口,如果油豆腐內囊多結團,無彈力,則為摻了雜質,質量不佳。

禽蛋;

禽蛋為雌禽所排的卵,禽蛋中以雞蛋用得最多,此外還有鴨蛋、鵝蛋、鵪鶉蛋、鴿蛋等。禽蛋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鵪鶉;

鵪鶉為鳥綱雞形目鵪鶉屬,以前均為野生種,目前全國各地均有人工飼養。鵪鶉的營養和藥用價值較高,有“動物人參”之譽,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膽固醇含量低,易於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