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譯著:
[1]龐德,通過法律的控製[M],沈宗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2]諾思,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丹尼爾·F,史普博,管製與市場[M],餘暉,何帆,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朱秀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烏爾裏希·貝克,風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7]大衛·D,弗裏德曼,經濟學語境下的法律規則[M],楊欣欣,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M],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P·諾內特,等,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邁向回應型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10]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M],張雙根,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1]波斯納,法律理論的前言[M],武欣,淩斌,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2]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3]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法製出版社,2002。
[14]波斯納,法理學問題[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5]波斯納,司法正義的經濟學[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6]考特·尤倫,法和經濟學[M],施少華,等,譯,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17]赫爾南多·德·索托,資本的秘密[M],王曉東,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18]保羅·霍肯,商業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的宣言[M],夏善晨,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19]馮·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M],鄧正來,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20]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劉耳,葉平,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1]保羅·霍肯,等,自然資本論:關於下一次工業革命[M],王乃粒,等,譯,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0。
[22]莫諾·卡佩萊蒂,福利國家與接近正義[M],劉俊祥,羅國忠,肖雲樞,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3]道格拉斯·G,拜爾,等,法律的博弈分析[M],嚴旭陽,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4]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M],李秋零,田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5]我妻榮,日本物權法[M],台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26]原田尚彥,環境法[M],於敏,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7]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8]大衛·雷·格裏芬,後現代精神[M],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9]列維·斯特勞斯,野性的思維[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0]利奧塔,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書信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1]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M],蔣兆康,林毅夫,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3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鄧正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3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4]哈特,法律的概念[M],張文顯,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35]漢斯·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M],沈宗靈,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3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尼爾·麥考密克,等,製度法論[M],周葉謙,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38]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M],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39]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M],王建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40]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張博樹,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41]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42]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43]查爾斯·A,比爾德,美國政府與美國政治:下[M],朱曾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44]施瓦茨,行政法[M],徐炳,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
[45]羅斯科·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製、法律的任務[M],沈宗靈,董世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46]龐德,法理學:第1卷[M],紐約:美國西方出版公司,1959。
中文著作:
[1]陳德敏,資源法原理專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陳德敏,秦鵬,規則創新:環境資源法製與小康社會建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結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4]秦鵬,資源循環利用法律製度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5]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陳德敏,環境法原理專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7]陳德敏,節約型社會法律保障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別濤,環境公益訴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秦鵬,生態消費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0]汪勁,環境法律的解釋:問題與方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1]鄧正來,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建構“中國法律理想圖景”時代的論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2]田鵬穎,社會工程哲學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薛曉源,李惠斌,當代西方學術前沿研究報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4]陳德敏,挑戰與策略:中國資源安全法律保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5]陳德敏,資源經濟法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16]林立,波斯納及法律經濟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17]韓紅,交往的合理化與現代性的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盧永鴻,中國內地與香港環境犯罪的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19]陳泉生,等,環境法學基本理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0]蘇力,也許正在發生:轉型中國的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1]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修訂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22]周訓芳,環境權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3]張梓太,環境法律責任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4]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態倫理思想探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5]趙秉誌,王秀梅,杜澎,環境犯罪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6]蔡守秋,環境法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