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希德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生前是我國半導體物理學和表麵物理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擔任複旦大學校長。本人曾在她身邊從事十多年文字秘書工作,對謝先生的人格魅力、領導能力和教育思想的實踐,有過較全麵的了解和研究。《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學女校長研究》項目組的領導,約我在“中國女校長個案研究”專題中,撰寫謝希德先生一書,深感十分榮幸。我退休多年,但各種事務仍纏身不斷,隻能抓緊節假日時間,投注了大量的精力,終於完成寫作任務。對這段近兩年的奮鬥經曆,我很看重,已成為人生的一個亮點,因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之所以重視此部書稿寫作,是謝希德教授對我的影響和關愛的一個回報。我們出版這批中外女校長叢書,對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能發揮啟示作用。謝希德全身心為複旦大學的崛起奉獻了一切,值得我們學習。每逢想起她對我說的話,就會產生激情和力量,不斷鞭策自己:“我這個人知足常樂,我想,能夠活到60歲我就非常滿足了。超過60歲的每分每秒,我都會用來為我們的教育科研事業、為我們的人民、為我們的社會做有益的工作。”這是發自肺腑的流露,其精神力量驚天動地,催人奮進。
作為一位女大學校長,謝先生特別照顧和關心女學生,她曾跟畢業分配辦公室特別關照:“男同學怎麼樣分配的,女同學也應該平等,你們要注意一下,不能因為是女同學就不給分配。”那時物理係的女生少,每次新生入學時,謝希德都會召開座談會,鼓勵她們“女性同樣能成為如居裏夫人一樣傑出的科學家,我們應努力為之。”她的言行深深地感動了女生,這也是女校長研究中值得提示的一筆。
本書嚴格按照項目組的要求寫作。我為謝希德教授寫過幾本書,當初她教導我的話語,還清晰地留在腦海裏:寫我的書要注意真實,用心投入,規範參考文獻;不要過度修飾,我不喜歡使用很多形容詞;多下功夫,反複修改,避免出錯。現在想來,這些教導非常重要,一直指引我從事文字工作。盡管寫作很苦、很累,但我覺得為謝希德校長寫書值得,特別為現在這部叢書寫作更有意義。謝校長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對複旦的未來、對中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永遠會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謝先生的風格、事跡等優秀傳統,很值得後輩去發揚光大。
謝希德校長的兒子曹惟正先生,對本書寫作給予大力支持,審閱文稿,提供新照片,使書稿增色不少。責任編輯張旭先生對本書寫作提出許多中肯的意見。叢書課題組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精心指導印刷。張福如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在文字上幫助推敲潤色,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期盼讀者對本書給予指教。
王增藩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