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孕婦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以男性為多,這與男性體力活動強,腰部損傷的機會較多有關。而部分女性發生腰椎間盤突出,懷孕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誘發因素。國外有人統計了347例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其中179例是孕婦,占了一半。在懷孕期間出現症狀的有70例,占39.1%。
懷孕期間,內分泌激素發生改變,孕婦體內的各種韌帶比較鬆弛,為胎兒娩出作準備。此時,腰部關節韌帶、筋膜鬆弛,穩定性減弱。懷孕時子宮內一個受精卵,逐漸發育成為幾千克的胎兒,增加了腰椎的負擔,而且這種負擔持續存在。在此基礎上,若有腰肌勞累和扭傷,就很可能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另外,有必要指出,相當多的孕婦腰酸背痛並非腰椎間盤突出症,不要為此憂慮。這些反應,於胎兒娩出後即可慢慢消失。
一般腰痛,常需作X線攝片檢查,某些治療也要在X線透視監護下進行。孕婦由於情況特殊,接受X線檢查備受關注。
從本質上看,X線是一種電離輻射,對人體組織有穿透力,因而會引起物理和化學的改變。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在X線作用下,細胞內也可以發生電離改變,稱為生物作用。不過,我們日常應用的X線檢查,劑量很小,一般為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戈瑞(X線劑量單位),甚至更低。有些檢查的劑量雖小,但由於時間較長,也可能超過一戈瑞。不過由於是局部照射,而局部耐受量要比全身耐受量高5倍;再加上人體有自行恢複損傷的能力,所以造成的生物作用十分輕微,對人體的健康損害不大。
但是,實驗研究證明,胚胎組織對X線敏感。X線對其產生的生物作用較大,且恢複能力較差,或不能完全恢複。最敏感的時期是在受精後8~15周,16~25周次之。這時如受到X線照射,可以導致胎兒畸形,如小頭症、腦積水、骨骼缺損、心髒病、癌症和智力低下等。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估計,8~15周受照,每戈瑞可使日後智商降低30分。但也有調查結果認為,兒童的智商與重要疾病史、撫養方式和父母職業有關,與妊娠期母親接受過X線檢查並無明顯關係,孕婦受0.05戈瑞的X線照射,一般對胎兒不會有危害。
為了確保安全,一般認為不宜將胸部X線攝片作為孕婦的產前常規檢查。孕婦腰痛,也最好不要作X線檢查。因為攝腰椎或骨盆X線片,難以避免子宮受X線照射。可盡量以其他方法,如超聲波檢查代替。如無法代替,可安排在妊娠後期,此時胎兒發育接近成熟,不易受到X線影響。
懷孕後腰痛,主要原因是人體內分泌改變,卵巢產生韌帶鬆弛素,使骨盆韌帶鬆弛以適應懷孕、分娩需要,同時也使腰部的關節韌帶、筋膜彈力減低,容易勞損。加之胎兒和附屬的胎盤、羊水等不斷發育,使腰椎前方的負擔加重,引起骨盆前傾,腰背肌鬆弛疲勞,引發了腰痛。這種腰痛基本上是一種生理反應,多不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經過休息和調養便可減輕,分娩後可以完全恢複。
孕婦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臥硬板床休息、牽引、理療等作為主要治療方法。活血化瘀的中藥常可影響胎兒,不宜應用。也不宜貼膏藥。早期症狀嚴重的,可以考慮中止妊娠。臨產之際,有人主張采用剖腹產的分娩方式,以免加重病情。經過治療,大部分病人症狀可以緩解;分娩以後,常能自愈。少數病人需在分娩以後手術治療。
為了預防腰椎間盤突出,要重視婦女圍產期保健。懷孕前注意鍛煉身體。這不但可增強體質和肌肉力量,便於日後分娩,也可減少懷孕時的腰酸背痛。強健的腰背肌及腹肌能夠幫助穩定脊柱,防止腰椎間盤突出。懷孕期間,健康的孕婦可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運動方式不宜劇烈,於臨產前3個月停止。平時常有腰酸背痛者應特別注意預防腰部受傷或過度勞累。
據調查分析,多次懷孕者更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所以,要提倡計劃生育,大力提倡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落實避孕措施。
為了預防、減輕懷孕腰痛,孕前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懷孕期間,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增加腰部負擔。平臥睡覺時,可在膝關節後方墊上枕頭或軟墊,使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以減少腰部後伸,使腰背肌肉、韌帶、筋膜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好采用側臥位睡覺。此外,不要穿高跟鞋,以防止加重原有挺腰姿勢,增加腰骶部負擔。
66.其他少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上麵分別講述了不同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但實際上病情千變萬化,這裏無法包括殆盡,下麵舉幾個最近遇到的病例。
一位中年婦女,因“下身”肛門上方巴掌大一塊地方疼痛20多天而住院。不能下地站立、行走,終日臥床。臥床也隻能側著身子,若是翻身或仰臥,疼痛便更加厲害,更不用說與丈夫同枕共歡了。病後由家人陪同,光顧過大小好幾家醫院,曾被懷疑是肛旁膿腫、尾骨骨折或婦科疾病,但反複檢查,會陰部及臀部外表看不出任何異常,皮膚不紅也不腫,感覺也正常,肛門指診、婦科檢查腰椎和骶尾骨X光照片也無異常發現。
後經腰椎管造影發現,見椎管第五腰椎下方水平嚴重阻塞。根據跡象估計,是一個巨大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幾天後手術,診斷得到進一步的證實。病人從手術室回到病房,麻醉失效後,即發現“下身”和臀部疼痛煙消雲散。
前麵的“腰椎間盤突出與癱瘓”一節中已經說到,腰椎間盤髓核可能向正後方突出,引起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此類型較為少見,但醫生對它還是相當熟悉的;它可同時壓迫兩側神經根,引起雙下肢疼痛、麻木和肌肉無力等症狀。當突出嚴重時,可壓迫後方硬脊膜內的馬尾神經,引起兩下肢癱瘓,大小便失控。但引起如此嚴重的“下身”痛者,醫生的確極少遇到。
病人作腰椎管造影前,曾作腰椎CT檢查。CT一般可以相當清楚地顯示突出的椎間盤,但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假陰性。此病人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巨大,抵近椎板,與硬脊膜內組織對比不明顯,所以不易看出。
此病人的另一特殊表現還在於,一般如此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向後壓迫硬脊膜囊,往往引起癱瘓,疼痛不是主要症狀。但此病人主要壓迫分布於會陰部和骶尾部的少數幾根馬尾神經,將其頂壓於後方堅硬的椎板,引起水腫,張力增高,產生這兩個部位的疼痛症狀。而側方的神經根,未受到明顯侵害,所以沒有坐骨神經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症狀。
偶爾還碰到過第六腰椎與骶骨間,或第四腰椎與骶骨間的椎間盤突出。原來這些病人與一般人不同,有6個腰椎,或隻有4個腰椎。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脊柱由骨原基分節,再演變成一個個椎體。這種分節也會發生變異。如發育之初,第一骶椎未和其他骶椎連在一起成為骶骨,而是單獨發育得和腰椎相似,便會多出一個第六腰椎來,稱骶椎腰化;如第五腰椎與骶骨長在一體,便因此少了一個腰椎,稱為腰椎骶化。與此類似的,還有第十二胸椎腰化,或腰椎胸化,均可多出一個或減少一個腰椎。因此,對應的椎間盤名稱也得改變。
經觀察,這些人的身高和腰椎活動和常人沒有明顯區別,腰椎間盤結構也和一般相似,發生突出後根據受壓引起的神經根症狀不同,同樣表現為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相同。但在手術切除椎間盤、膠原酶注射髓核溶解術或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時,要特別注意辨別腰椎間隙,以防開錯、注錯、穿刺錯間隙。
腰椎間盤突出,一般僅壓迫一根神經根,但如果位置特殊,或突出巨大,也可以同時壓迫兩根神經根。壓迫兩根神經根時,引起的症狀與兩個間隙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相似。這種情況,無論是椎管造影,還是CT或MRI,均不易看出,僅可根據症狀推測,並要在手術時才能確定。
更為罕見的情況是,病人的神經根發生異常,相鄰兩根神經根合在一起,成為較粗的一根。如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受到壓迫,也可以引起兩根神經根同時受壓症狀,隻有經驗豐富的骨科醫生手術時方能發現。
以上兩種情況,對治療措施沒有特殊的影響。
67.無症狀型腰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