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中國的曆史很長,朝代也特別多。最後一個朝代叫作清朝。有些人認為,清朝的第一個皇帝是順治。其實在順治皇帝以前,清朝已經有過兩代君主:太祖努爾哈赤與太宗皇太極。

努爾哈赤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沈陽之東,新賓縣城之西三十裏赫圖阿拉城宣布獨立,自稱金國汗。

他死後,兒子皇太極繼位,當了十多年的汗後,改稱皇帝,把國號改為“大清”。皇太極當皇帝當了七年零四個月,就去世了。在他之後,是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順治能夠繼位,是清朝皇室兩大政治集團相互妥協的產物,一個是他的叔叔多爾袞,一個是他的哥哥豪格,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順治皇帝做了18年皇帝,在順治十八年正月死亡。有人說,他沒有死,做了和尚。康熙呢,命很長,人也很好。他的雄才偉略締造了“康乾盛世”的輝煌。讓人遺憾的是,清朝的“文字獄”始於這位皇帝。而他一生最痛心的問題,莫過於傳位問題上的進退失據,幾個皇子間的明爭暗鬥讓他在晚年心力交瘁。

康熙末年,清朝的社會已經出現停滯,形式複雜,又因為減免賦稅,導致財政困難,扔下一個爛攤子,隻等後人來收拾。

雍正皇帝辦事果斷,手段毒辣。他繼位後,實行多項改革,勵精圖治,他的勤政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史料記載,雍正皇帝現存僅朱批的奏折就達35000多件,其總字數以雍正執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事實證明,他這13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康乾盛世”能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雍正皇帝功不可沒。隻是這個皇帝猜忌多疑,在位時統治相當嚴酷。

乾隆,這位皇帝的壽命比康熙還長,自稱“十全老人”,喜歡花錢,愛出風頭,把祖宗幾輩子的錢都花光了,導致吏治腐敗,貪腐成風。乾隆王朝中後期時,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末年更是出現了“饑餓盛世”。

乾隆皇帝丟下的爛攤子比康熙皇帝更甚,他的後人嘉慶皇帝,憋著一肚子氣,老頭子說要效仿聖人禪讓,卻是名不副實,開給他一張空頭支票,凡事還是要他老人家點頭才作數。好不容易挨到乾隆駕崩,嘉慶親政,卻要為清朝國力由強轉向衰敗埋單。國庫的銀子已經讓乾隆折騰得差不多了,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讓大清王朝吃了一頓飽。

嘉慶皇帝雖然勤政圖治,親政後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但頹勢難以挽回,在位期間,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白蓮教等大規模農民起義紛紛爆發,清王朝國力迅速滑坡。

接下來是道光皇帝,這位皇帝以儉樸著稱,穿著打補丁的破鞋子,經營著大清王朝這個爛攤子,依然不見起色。英法聯軍的堅船利炮還是轟開了清王朝的大門,這位皇帝在悲憤中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南京條約》。那時,紫禁城殘陽如血。

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道光的第四子鹹豐,在慌亂中接過了這杯苦酒,未及送到唇邊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在鹹豐鎮壓太平天國之時,英、法兩國再次對清王朝宣戰,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佬也趁火打劫,蠶食中國領土,鹹豐皇帝被迫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將中國進一步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鹹豐的正宮皇後鈕鈷祿氏很老實,側室妃子葉赫那拉氏很厲害。葉赫那拉氏在鹹豐皇帝死後大權獨攬,叫人家尊稱她為慈禧太後。

慈禧懂得使喚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於是消滅了太平天國。但她缺乏國際常識,應付不了外國,因此,一敗於法蘭西;再敗於日本;把我們自己同胞所居住的台灣送掉。後來,她想借重一批畫符念咒的義和拳扶清滅洋,引來了八國聯軍。京城和大片土地都被聯軍占了,她隻得向人家賠錢、賠禮。她的兒子同治皇帝與侄兒光緒皇帝,被她先後當作傀儡。後來,光緒自己當家,找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準備大大地改革一番,她大發脾氣,把光緒皇帝關了起來。

她比光緒晚死一天。死後,光緒的一個侄兒溥儀當了皇帝,年號宣統。宣統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曆經近300年的大清帝國在隆隆的炮聲中坍塌。

在中國,自秦始皇以下的2000多年的皇朝曆史中,建立過200年以上的大一統皇朝,隻有西漢、唐、明、清。大清帝國在中國的曆史舞台存在了268年之久。如此漫長悠久的曆史,自然要從明清兩朝的交替說起。明清交替與中國以往朝代的交替不同,是少數民族代替漢族,其民族矛盾不可避免。這些矛盾體現在戰爭上,製度上,還體現在一些傳統文化習俗上。因此,作為清兵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遇到了太多棘手的問題,其中一個,便是“辮子問題”,由此而引發了“剃發令”事件。這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後一個重要的事件,這一事件甚至影響了清王朝的整個曆史。現在我們就從這個事件開始,一步步揭開大清王朝268年的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