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便關切地問:“沒傷著哪吧?”
他上下左右地看了看楊曉明。
楊曉明擠出一臉笑,說:“沒什麼?摔得不重,隻是滾了幾下,被一棵樹攔住了。如果滾到山下,我早就報銷了。”
副書記擂了一下他的胸,楊曉明皺皺眉,很快又舒展開了,很用勁地挺挺胸。副書記“嘿嘿”笑,說,那我就不客氣了。他說,我們這裏的雨水是全鎮最大的,我們這還時不時出現山體滑坡,地陷還時不時發生,因此,隨時都會出現危險。
楊曉明回頭問大家:“你們說,我們是來做客的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是!”
楊曉明又問:“那我們來幹什麼?”
大家又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來搶險救災的!”
楊曉明再問:“我們要不要書記對我們客氣?”
大家再異口同聲說:“不要!”
這形式,很讓楊曉明感覺到自己還是學校裏的老師,他的手下就是他的學生們。在這種環境裏,用這種近似於幼稚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決心,一點不讓人感覺可笑,相反地,卻很讓副書記,以及其他村委會幹部好一番感動。
副書記布置任務時,告訴他們,這一帶,以前也偶爾出現地陷的現象,但範圍很小,遇著下雨的時候,常常在村邊田頭會莫明其妙出現一個個洞,因為那些洞沒傷害到什麼,因此,村民們都習以為慣,因此,覺得幹部們勸他們離開是多此一舉。
他說,那些靠近山的村子還怕山體滑坡,工作還好做,都逐漸轉移到安全地方了,現在最麻煩的是,怎麼說服那些可能會受地陷威脅的村民離開他們的家。
他說,山裏人這些年日子好過了,蓋了不少新房子,雖然房子也就一兩層,但那房子的墻卻是用山石搭建的,如果發生地陷,山石倒塌比磚塊更傷人。
他說,另一組的人早楊曉明他們一步到,把帶來的帳蓬都搭好了,但是,勸村民們轉移進帳蓬,他們卻說什麼也不去。他們說,我們這些人高樓大廈見得多,山裏事物見得少,所以,才那麼大驚小怪。
現在,楊曉明他們的任務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說服村民離開自己的家。
鎮幹部一直都在做工作,早楊曉明他們一步到的那個組也在做工作,他們的勸說效果甚至微,楊曉明又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楊曉明問:“目前,有沒有因為地陷傷亡的村民?”
村委會書記說:“有。”
他說,某某村已經出現了幾次大範圍的地陷,塌了好幾間房子,幾乎半條村的房子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傾斜,死傷十多人,準確數還沒最後定下來。
楊曉明說:“那條村的村民都很聽指揮吧?都轉移到帳蓬裏了吧?”
村委會書記說:“當然,見了鬼都怕黑,誰還敢呆在石屋裏等死!”
楊曉明對副書記說:“有辦法了。”
他說,把那條村的青壯年人組織起來,帶他們去各個村說說他們村裏發生的事,說說地陷的可怕,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說,村民們互相都認識,或許,還有親戚關係。他們的話比我們更有說服力。
他說,事實更勝於雄辯!
楊曉明從學校抽調到宣傳部搞宣講時,搞弘揚市縣人精神時,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對普通老百姓隻講道理,把嘴都講幹了,也沒人聽你的,他們更注重事實,更講實效,更相信身邊發生的人和事。
活生生的事實擺在麵前,楊曉明就不相信,那些不把地陷當回事的村民會不聽勸!
(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