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城區前往山區搶險救災的人員名單裏並沒有楊曉明,但他找到城區黨委書記主動請纓。他說,他是黨委裏最年輕的,這種突擊任務交給他更合適。他說,他參加工作後,一直呆在學校,沒有吃過什麼苦,這次遇到這麼好的機會,很應該讓他去鍛煉鍛煉?楊曉明很清楚,以他和李向東的關係,隻要做出三分努力,比別人十分努力還頂事,因此,他不能放棄這樣一個表現自己的大好時機。城區黨委書記見他那麼堅決,想李向東也交代過,對楊曉明要一視同仁,因此,便答應了他的請纓。
從城區抽調的三十多個人與市直幾個局抽調的人員劃歸為第三組。他們這個組共有一百二十人,可想而知,這個組在編組時,老鄺就已經考慮到要把他們放在重災區的鎮了。
第三組組長曾在某鎮擔任過鎮委書記,有著較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大家還在前往災區的路上,他就已經把第三組再劃分為八個小組。八個小組長都由各單位的領導擔任,因為楊曉明是城區黨委,便由他擔任第七小組的小組長,手下十幾個人都是清一色城區抽調來的年青幹部。楊曉明很滿意這個安排,由於來自同一個單位,大家會更團結,更聽從他的指揮。
這次城區共派出三輛十二座麵包車前往災區。分好組後,楊曉明便用手機聯係,把他的組員們調整集中在同一輛車上,他要趁前往災區的路上做一番動員,向大家提出各種要求。
大凡當過老師的人都喜歡正兒八經,有始有終,總喜歡像以前在學校時對待他們的學生一樣,大家去幹某一件事時,都要把事情說清楚,把注意事項交代明白,把責任分到每一個。恰恰正是這種工作思維,與機關工作方法很吻合。因此,這些曾在學校當過老師的人有機會調到機關工作後,總能在指揮協調方麵勝人一籌。
不可否認,在擔任領導幹部中,老師出身的比例也比其他行業的高許多。
當然,這些人首先要能改掉那種孩子氣,要意識到,不能再用指揮協調孩子的辦法瞎亂來。
楊曉明有他獨到的優勢。他擔任城區黨委以後,不僅有機會向周圍的人學習,還有機會向市委書記李向東請教。老爸老媽幾乎每星期的一次聚餐,就是楊曉明向李向東請教的時候。一個市委書記把自己的指揮協調能力傳授給一個小黨委,隻要學到一半,也足夠他更勝人一籌了。
他環視車上這一群年輕的組員們說:“這次行動,我本來是沒份的,第一次上報名單時,並沒有我的名字。你們知道,我為什麼要爭取參加這次行動嗎?為什麼要投入到搶險救災第一線嗎?”
他自問自答,因為我很清楚,這次行動是考驗我的時候,是我立功的時候。我好不容易才等到這個機會,我要抓住這個機會,不能讓這個機會一縱即逝。
他說,在平淡的工作中,想要表現自己,是非常難的,漫長的時間會淡化你的努力。而在一種特定的環境裏表現自己,在相對短的時間裏表現自己,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說,現在,隻要在這次搶險救災中,不怕危險,勇猛向前,出色地完成各項搶險救災工作,很容易就會在領導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後,在考慮培養接班人時,就會想到你,就有可能讓你擔任更重要的工作。
楊曉明說:“這是我的想法。我想,也是我們在坐各位的想法。你們總不願碌碌無為吧?總不希望成天被論資排輩束縛,總希望從那些工作時間比我們長,資格比我們老的人中脫穎而出吧?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我們不要能當衰仔沒膽敗類,在這次搶險救災中,充分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勇氣,永往向前,爭取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立大功!”
他的話在年輕人的心中激起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