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地球上生存,有時也應該學會像水一樣,善於隨著周圍的環境改變而改變,不斷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能夠適應周圍的大氣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職場如戰場,能在職場上保持主動地位的人,不僅要專業技能過硬,人際關係更對晉升加薪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合理的見風使舵雖然屬於人性灰點,但在職場上卻是難得可貴的工作經驗。

尷尬時刻為別人保全麵子

處世精明的人知道怎樣給人麵子,使對方不至於進退兩難,下不了台。

比如,你為了給對方鋪台階,可以假設雙方在一開始時沒有掌握全部事實,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當然,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當時為什麼會那麼做,因為你那時不知道怎麼一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

“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我就知道自己錯了。”

一家百貨公司的一位顧客,要求退回一件外套。她把衣服帶回家穿過了,隻是她丈夫並不喜歡。她解釋說:‘絕沒穿過。”要求退換。售貨員檢查了外套,發現有明顯幹洗過的痕跡。可是,不給情麵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肯定不會輕易承認。

這樣,雙方一直很難堪。於是,機敏的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成員把這件衣服錯送到幹洗店去。我記得不久前我也發生過一件同樣的事情,我把一件剛買回來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床頭上,而我丈夫並不知道,就把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髒衣服統統塞進了洗衣機。我懷疑你是否也會遇到這種事情,因為這件衣服的的確確存有幹洗過的明顯痕跡。不信的話,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較一下。”

顧客看了看證據知道無可辯駁,而售貨員又為她的錯誤準備了一個好的借口,為她鋪下台階,保留麵子,於是就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也許,許多售貨員的態度並不好,但是上例中的售貨員順水做人情,讓雙方都能接受。在此隻能說明一種攻心技巧。

下課了,有位學生驚慌地向老師反映,昨天她過生日爸爸送給她的一支白色派克鋼筆不見了。老師觀察了所有同學的表情,發現坐在這位女同學旁邊的那位學生神情慌張,臉色發白。不用多想,鋼筆極有可能就是她拿了。

當麵指出她吧,又沒有充分的證據,搜她的身吧,又不合情理。這位掌握有一定心理技巧的老師想了想後就說:別著急,同學,肯定是哪位同學拿錯了,白色的鋼筆非常多,互相拿來拿去是常有的事。隻要等會兒別人看清楚了,一定會還給你的。”果然,下課以後,那位拿了鋼筆的同學趁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把鋼筆送還到那位女同學的筆盒裏去了。

常人總是缺乏勇氣正視自己的錯誤和謊言,你想戳穿這種雕蟲小技,不僅必須使他相信你,而且必須懂得如何把他從自我矛盾中解救出來,讓他心服口服,體麵地收起那套鬼把戲。發生爭執時,除非你樂意不與他人爭執,不然就巧妙施以台階,然後順水做人情,掌握局麵的主動權。

學會為老板巧“補台"

每個老板都喜歡有一個為自己工作“拾遺補缺”的下屬。如果你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老板填補一些工作上的紕漏,維護上司的威信,對自己的事業及前程大有好處。為老板“補台”是每一個下屬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員工,在老板與大家的見麵會上,老板逐一點名。

“劉燁(華)。”

全場一片靜寂,沒有人應答。

一個員工站起來,怯生生地說:“老板,我叫劉燁(葉),不叫劉燁(華)。”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

老板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經理,我是打字員,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揮揮手,接著念了下去。

沒多久,打字員被提升為公關部經理,叫劉燁的那個員工則被解雇了。

表麵看來,這個老板沒有什麼水平,打字員在拍馬屁。實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欠缺,犯錯誤、出洋相難以避免。作為下屬,有什麼必要當眾糾正呢?如果這個叫劉燁的員工當時應答,事後再巧妙地糾正就不會傷害老板的麵子。好在那個打字員承認自己錯了,才巧妙地讓老板從尷尬中走出來。他得到了晉升的機會,也在情理之中。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其實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實際上,不僅中國人如此,古今中外沒有哪個人不是如此,在人性上都有這種相通之處。處於上司職位的人,在下屬麵前更是如此。

因此,即使上司做錯了,你也要尊重他,而不是攻擊和責難。如果有的“黑鍋”你背不起,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你的前程,必須找上司說清楚的時候,比如提出自己的建議和創新,對上司的失誤提出迂回的變更方案等,上司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了。

許多情況下,替上司補台,吃的隻是表麵上的虧,而暗中占的便宜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呢!

在許多情況下,適當替老板補補台,吃點表麵上的小虧,更有利於你在職路上的順利前行。

金庸武俠小說的壓卷之作《鹿鼎記》裏的主人公韋小寶極為精通為官藝術。他的一句名言是“花花轎子人抬人”。

你說我的好話,我擺你的功勞,這樣大家都能得到好處。圍攻尼布楚一戰,韋小寶大獲全勝,在功勞簿上,他除了自己評功擺好,又把督戰的兩位領導——宰相和尚書大大誇了一番,說他們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其實,這兩位大臣在戰鬥時老早就躲得遠遠的了。這樣做的結果會不會削弱了自己的功勞呢?當然不會,這樣做的好處實在很多:一則,在兩位大臣麵前表明自己並不貪功,而是“以大局為重”;二則,讓兩位大臣欠了自己人情,在將來他們自然會擇機而報;三則,讓更大的上司——皇帝知道這一幫臣子精誠合作、眾誌成城,從而更加“龍顏大悅”。

韋小寶的為官哲學,其實包含著中國人在長期曆史發展中形成的處世智慧。中國古代有一句名言“伴君如伴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功高震主”。在打天下時,君王會看重臣子的文韜武略,即使有小小冒犯也多不予追究。而一旦得了天下,大權在握,便會忌憚起那些立下大功的臣子。若是他們稍有些許不敬的行為、不恭的顏色,便會認為他們“恃功自傲”,總會想個辦法把他們除掉。

有時候,上司會把某些本來與你無關的失誤推到你身上時,你也必須學會“忍”,並且不能在臉上顯露出絲毫不滿。在待人處世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級領導耽誤了或處理不當,可在追究責任時,上麵卻指責你沒有及時彙報、或彙報不準確,你應該怎麼辦?其實,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不妨替上司把黑鍋背起來。

在某單位中就曾出現這樣一件事:

部裏下達了一個關於質量檢查的通知後,要求各省、地區的有關部門屆時提供必要的材料,準備彙報,並安排必要的下廠檢查。某市輕工局收到這份通知後,照例是先經過局辦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關局長處理。這位局辦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較急,當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長辦公室。當時,這位局長正在接電話,看見主任進來後,隻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讓他放在桌上即可。於是,主任照辦了。然而,就在檢查小組即將到來的前一天,部裏來電話告知到達日期,請安排住宿時,這位主管局長才記起此事。他氣衝衝地把辦公室主任叫來,一頓嗬斥,批評他耽誤了事。在這種情況下,這位主任深知自己並沒有耽誤事,真正耽誤事情的正是這位主管局長自己,可他並沒有反駁,而是老老實買地接受批評。事過之後,他又立即到局長辦公室裏找出那份通知,連夜加班加點、打電話、催數字,很快地把所需要的材料準備齊全。這樣,局長也愈發看重這位忍辱負重的好主任了。

為什麼他明明知道這件事不是他的責任,而又悶著頭承擔這個罪名,背這個“黑鍋”呢?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時候必須為上司背黑鍋。這樣,盡管眼下自己會受到一點損失,挨幾句批評,但到頭來,自己仍然會有相當大的好處,事實上證明他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確的。

尊重自然,因勢而變

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在設計迪斯尼樂園接近尾聲時,發現各景點的路該怎麼連接還沒有具體方案。於是心裏十分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地中海海濱。

汽車在法國南部的鄉間公路上奔馳,這裏漫山遍野都是當地農民的葡萄園。當他們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穀時,發現那兒停著許多車。原來這是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你隻要在路邊的箱子裏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據說這是當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園,她因無力料理而想出了這個辦法,可在這綿延上百裏的葡萄產區,卻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

回到住處,他立即給施工部拍了份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裏,草地被遊人踩出許多小道,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優雅而自然。第二年,格羅培斯讓人按這些踩出的小道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同樣地,人在生活無所適從的時候,選擇順其本性,也是一種聰明之舉。

蜥蜴就是一種能適應各種環境的高手,在麵對各種各樣的環境時,身體結構能隨之做出最適應的改變。這主要就是因為它能夠順從自然,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它可以生活於海洋、棲息於樹上、遊玩在沙漠、潛藏在地底,甚至能夠飛翔於空中。

水也是一種能夠適應環境、順從自然的東西。水本無形,也可以有形。放在桶裏的水是圓的,放在箱子裏的水是方的,它隨勢而變,不拘一格。我們在地球上生存,有時也應該學會像水一樣,善於隨著周圍的環境改變而改變,不斷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能夠適應周圍的大氣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經驗與反思

當大家還在為溫飽而奮鬥時,很難考慮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在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衣食基本無憂了,是應該考慮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時候了。一切的痛苦和悲劇都來自勉強,因為自己的利益,妄圖以人力改之,而造成的外部性,更容易造成勉強。隻有自覺地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把人為引發的事故降至最少,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難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一個遊人不經意丟下的煙頭,一個被誤操作扳動的電閘,都可能引發一場生態災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然、順應自然的意識,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世界上不少曾經輝煌的古代文明已然黯淡,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至今薪火相傳;世界上不少古老民族已經銷聲匿跡,我們中華民族卻長久地生生不息。這與中華民族的先主以天和為崇拜對象,格外敬畏自然力,努力順應自然有著重要的關係。

美國人墨非所著的《亞洲史》中寫道,盡管19世紀中葉中國國力明顯衰落,“歐洲觀察家依然承認,大多數中國人的物質生活要好於大多數歐洲人”。隻是在近兩三百年來,中國在現代科學、工業方麵比西方國家落後了。為了改變落後狀態,中國人開始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更多地想怎麼改造自然,使自己生活得更舒適,而不是如何改造自己,順應自然。

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在享受工業革命200多年來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物質成果後,很多時候在強大的自然力麵前也仍然束手無策,也因違背自然規律遭受了嚴厲的懲罰。例如,在科技最發達、經濟最強大的美國,一場颶風令城市成為一片汪洋。上世紀70年代後,許多發達國家開始重新考慮人與自然的關係,並開始強調保護環境,順應自然。

很多時候,自然的就是最美的,這不僅是表現在環境、人的外貌等方麵,還表現在人們做人做事的心情和態度方麵。自然可以是外在的,如大自然一般的寬廣從容且演化有序;自然也可以是內在的,如內心平和自如且安逸有度。但低調的人懂得外在的自然依托於內心的安逸,所以在生活麵臨壓力的時候,他們依然能夠尊重自然,並保持內在與外在共同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