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3.3 km/h≤二、三級車≤42.1 km/h
10.按《汽車動力性台架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GB/T 18276-2000)的規定,汽車動力性采用()作為評價指標。
A.汽車發動機在額定扭矩工況時的驅動輪輸出功率
B.汽車發動機在額定功率工況時的驅動輪輸出功率
C.汽車發動機達到最大轉速時的驅動輪輸出功率
D.汽車發動機達到最大功率時的驅動輪輸出功率
11.在進行燃油消耗量檢測時,下麵敘述不正確的是()。
A.測試距離應不小於500 m
B.檢測結果重複性應滿足ΔQ max<R
C.測試車速應等於50 km/h
D.測試時加載阻力等於汽車在道路上的行駛阻力
12.等速百千米燃料消耗量檢測的方法有()。
A.用底盤測功機進行檢測
B.用發動機綜合分析儀進行檢測
C.用道路試驗方法檢測
D.用速度表檢驗台進行檢測
13.《汽車動力性台架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GB/T 18276-2000)規定,汽車動力性的評價
指標為()。
A.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
B.額定扭矩工況時驅動輪輸出功率
C.車輛行駛的最高車速
D.額定功率工況時驅動輪輸出功率
14.台式檢測製動性能的項目參數指()。
A.車輪製動力
B.製動力平衡
C.製動協調時間
D.車輪阻滯力
E.駐車製動力
15.台試檢驗汽車製動力時,下麵敘述不正確的是()。
A.空載或滿載檢驗時,對製動力的要求是相同的
B.“軸製動力”是指該軸左右輪最大製動力之和
C.輪阻滯力對前輪不得大於該軸軸荷的5%;後軸不得大於8%
D.單車的製動完全釋放時間不得大於0.8 s
16.乘用車台試檢驗製動力,在空載下達到()時,製動性能合格。
A.製動力總和大於60%
B.前軸製動力與軸荷百分比大於等於60%
C.各輪阻滯力均不應大於5%
D.後軸製動力與軸荷百分比大於等於20%
17.台試檢測製動,當()時可以通過增加附著力的方法來進一步檢測。
A.車輪抱死後,製動力和不合格
B.車輪抱死後,製動力平衡不合格
C.車輪抱死後,駐車製動力和不合格
D.車輪抱死後,車輪阻滯力不合格
18.台試檢測製動,一、二級車對製動力平衡的技術要求為()。
A.對前軸不得大於16%
B.對前軸不得大於20%
C.對後軸(及其他軸)在軸製動力不小於該軸軸荷的60%時不得大於20%
D.對後軸(及其他軸)在軸製動力不小於該軸軸荷的60%時不得大於24%
19.台試檢測製動,三級車對製動力平衡的技術要求為()。
A.對前軸不得大於24%
B.對前軸不得大於20%
C.對後軸(及其他軸)在軸製動力不小於該軸軸荷的60%時不得大於20%
D.對後軸(及其他軸)在軸製動力不小於該軸軸荷的60%時不得大於24%
20.轉向盤應轉動靈活,操縱方便、無阻滯現象,轉向輪應能()。
A.保證穩定的直線行駛
B.自動回正
C.可擺振
D.有助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