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冷戰時期的美國南亞安全戰略主要體現在處理與南亞兩個主要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上。
美國與南亞地區的最初接觸是1792年,即喬治·華盛頓(GeorgeWashington)成為總統三年後,他任命本傑明·喬(BenjaminJoy)為當時英屬印度首府加爾各答(Calcutta,現稱Kolkata)的領事。但因為當時印度是英帝國的一部分,在以後的一個半世紀,美國與印度並不存在實質性的政治關係。美國與印度的外交關係開始於1941年。當時,英國統治下的印度政府任命巴帕(GirjaShankarBajpai)為駐華盛頓的印度總代理(AgentGeneralofIndia),附屬於英國大使館並作為總督的代表,美國則在新德裏成立專員辦公室(theOfficeofCommissioner),任命加爾各答總領事托馬斯·威爾遜(ThomasWilson)為專員。這樣,美國與印度就建立了一種半外交關係。一方麵,民主黨的羅斯福總統原則上反對殖民主義和支持自決和獨立運動,也認識到南亞次大陸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另一方麵,隨著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成為美國最主要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因此,當時的美國領導人麵臨一個政策困境(policydilemma)和“微妙問題”(delicatequestion),即如何促使英國讓印度獨立又不損害美英同盟。但對於羅斯福來說,最重要的是贏得戰爭,其他都是次要的,包括印度的獨立--因為這將導致與盟友英國關係的破裂。而對於印度國大黨(IndiaCongressParty)領導人如尼赫魯(JawaharlalNehru)來說,頭等大事是結束英國的統治和贏得印度的獨立。
隨著二戰的結束,美國領導人認為南亞問題可由印度國大黨領導人和英國工黨政府去解決。1947年可以看成是戰後時代的真正元年。當南亞出現兩個新興獨立國家時,世界正分裂成兩個超級大國領導的權力集團,但當時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係。當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獲得獨立時,美國對在次大陸發生的變化並沒有給予很多關注,其外交政策的重點是處理與蘇聯的關係。美國正忙於出台後來成為44年間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遏製概念(theconceptofcontainment)。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宣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政策,即“杜魯門主義”(TrumanDoctrine)。6月5日,國務卿馬歇爾發起對歐洲的經濟複蘇計劃,即著名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Plan)。此後,美國相繼發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央條約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其他雙邊軍事同盟,以遏製蘇聯和共產主義在世界任何地區可能的擴張和影響,包括南亞地區。
著名的研究美國與南亞關係的美國學者丹尼斯·庫克斯用“相互疏遠的民主國家”(estrangeddemocracies)描述冷戰時期的美印關係,認為美國和印度“除了對政治民主的忠誠外,很少有共同之處”。其原因不是因為缺少對話,或缺乏相互理解,或嚴重的誤解,或很難相處,而是因為華盛頓和新德裏在對各自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上不一致。他又用“清醒的盟友”(disenchantedallies)來描述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這是對冷戰時期美印、美巴關係特征的最簡明扼要的表述。美國從全球遏製戰略的需要來處理南亞事務是形成這種特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