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持節十九年(1 / 3)

要論中國古代的氣節名人,這個人肯定少不了。他以非常的毅力在塞外經受十九年的風霜曝露之苦,扞衛了國家的尊嚴,同時也成全了自己的節操。他就是西漢曆史上的著名人物,蘇武。接下來我將以班固的《漢書,蘇武傳》為主要材料,結合曆史地圖材料以及漢代製度材料,論述蘇武的一生。

首先了解蘇武的家庭背景。

蘇武,字子卿。具體的出生時間漢書當中並沒有記載,大約是公元前140年出生。在蘇武出生的前一年,即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的後一位皇帝漢景帝劉啟駕崩。景帝駕崩同年,西漢王朝的另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漢武帝劉徹即位,次年改元建元元年,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帝王年號,蘇武出生。

蘇武的父親蘇建因為軍功曾經被封為平陵侯,官位到郡太守。西漢實行郡國並行製度,秦朝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秦始皇認為“六”是自己王朝的吉祥數字,六六三六,因此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西漢的皇帝認為秦朝的郡太大,於是不斷劃分,到西漢結束,一共有83個郡。在郡行的基礎上,西漢還在郡間插入封國,這就是郡國並行製度。郡的最高長官就是太守,太守的俸祿是二千石。西漢有製度,俸祿到了二千石的官員,他的兒子可以被舉薦為郎官。這是春秋戰國時期世卿世祿的殘餘。

於是蘇武和他的哥哥蘇嘉,弟弟蘇賢都因為父蔭得以擔任漢武帝的郎官。郎官並不是正式的官職,是官員的後備隊伍。但蘇武也算一隻腳踏入了官場,這時候的蘇武三十幾歲,已過而立。

我們再看看此時西漢和匈奴的外交情況。

這時的西漢已經開始了對匈奴的作戰,兩國之間經常互派使者來窺探對方的情況。常言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匈奴雖然沒有斬漢武帝的使著,但是將他們扣留了。前一撥使者沒歸朝,武帝又派一撥,前後派去的十來撥使者都被匈奴扣留了。按漢武帝的想法,這叫冒犯大漢天威,所以漢武帝下令把匈奴派來的使者也扣了下來,兩下僵持。

這種僵局一直到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匈奴的單於換了,且鞮侯單於即位。剛剛即位的且鞮侯單於擔心西漢趁機侵襲,說:“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漢書》)。也就是說,大漢天子乃是我的嶽父輩的人,這個說法主要基於西漢派了不少公主與匈奴和親。且鞮侯單於於是下令歸還原先被扣押的十來撥使者。作為答禮,漢武帝派蘇武持節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蘇武四十歲。

“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持節送匈奴使者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

——《漢書.蘇武傳》

蘇武到達匈奴,按照漢帝的意思,將棉帛財務贈給匈奴單於。有話說得好,若給三分顏色便要開染房。漢武帝把這三分顏色給了單於後,《漢書》記載,“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無論匈奴單於是否驕傲,蘇武出使匈奴的使命已經完成,準備啟程返回漢朝。在這時候,曆史的意外發生了。多少曆史的意外成就了中國史上一撥又一撥的名人。

就在蘇武準備返回漢朝的時候,一個陰謀正在悄悄醞釀。匈奴昆邪王姐姐的兒子匈奴緱王曾經和他舅舅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漢朝,後來又跟著趙破奴一起逃回了匈奴。這個緱王和漢朝投降匈奴的虞常一起秘密商議在匈奴謀反,推翻現任單於。虞常原來在漢朝的時候和張勝有交情,他找到張勝一起商量在單於打獵的時候把單於的母親劫持回漢朝。張勝何許人也?張勝正是此次蘇武出使匈奴的副使。

虞常張勝的計謀因為有人泄露而失敗了。這場謀反的後果就是,緱王戰死,虞常被活捉了。

在這次謀反的預期目標中除了劫持單於的母親,還有一條,射殺一個叫衛律的人。衛律何許人也?他也是從漢朝投降匈奴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