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天秤座,所以每一次旅行都是在害怕和忐忑中開始的。
比如,去薄荷島的時候擔心餘震,去雲南的時候擔心氣流影響,去泰國的時候害怕碰上靈異事件,去柬埔寨的時候擔心城區沒有挖幹淨的地雷……我其實特別怕死,而且還有點輕微的被害妄想症,實在不像書上那些充滿勇氣,喜歡探險的勇士。
但我喜歡那種克服害怕,走向未知的過程。我總是喜歡挑戰自己的恐懼,喜歡先做決定,再去害怕,然後堅持去做。
實際上,未知可以帶給我們很多驚喜。我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碰到什麼樣的狀況,看到什麼樣的風景,這一切的體驗都是很美妙的,而且會永遠銘記在心裏。
我特別喜歡一部電影,叫作《遺願清單》,講的是兩個在醫院患上絕症的老頭,一窮一富最後一拍即合逃離醫院踏上旅行,然後把曾經所有想做的事全部都做了一遍,什麼刺青、跳傘、吃大餐,最後把自己埋在了珠穆朗瑪峰上。
還喜歡一本書,叫做《不去會死》,講的是日本一個得了病的人,辭職騎自行車環遊世界的故事。
喜歡旅行的人,都是可以放下的人,我特別讚成這種“放下”的心態。因為,你放下了一部分東西,你才能夠去更多地接受這個世界的美好。當然,在放下的同時,你也得記住一樣東西,叫做“責任心”。這就是一個找平衡的問題了。
而這一次的美國之行,是我畢業前的最後一次旅行,也可以叫做畢業旅行。它不算是我計劃中一直想去的,我隻是因為看到一張海報突然產生了衝動。
而且,它也不隻是一場旅行,它算是一場為期四個月的交換生活。我可以完全體驗到美國的生活,住在美國,在美國工作,感受那樣的氛圍,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更難得的是,還有一拍即合,產生同樣衝動的高中同學。
當然,忐忑依舊存在,但因為對美國太沒有概念,以及我們要去的城市算不上知名城市,搜不到攻略,就無從害怕了。
很多人都喜歡問這樣的問題說:“旅行究竟帶給了你什麼?”
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我並不知道它會帶給我什麼,我就是享受未知,喜歡體驗,僅此而已。它所帶來的驚喜和其他感悟,都隻是自然而然的附加值。”
在真正坐上去美國的飛機後,我心裏才踏實。想著,衝動有時候真是件好事,剩下的,就是發自內心的一聲得瑟:美國,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