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繼續看看呢。”
“誒,上癮啊。”
蘇俊宇給手機充上電後,繼續刷視頻。
返回首頁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仍是四個視頻封麵。
一、希臘神話到底有多亂?
“什麼東西?”
“希臘,是啥意思?”
“神話……”
“跟我們上次聽的洪荒一樣嗎?”
“反正是神話,大概是另一個神話體係?”
蘇俊宇挑眉。
古人都懂上“體係”這幾個字兒啦。
二、大明神人劉伯溫。
明。
朱元璋與朱標幾人看著天幕笑了。
毫不意外,因為他們覺得理所應當。
神人,劉伯溫當得。
唯有劉伯溫眉頭一動。
這個天幕啊。
不知自它出現後,多少人的一生被迫改變。
不知又有多少人腦袋都不知道在哪兒了。
他上這天幕,到底是好是壞?
三、那些古詩詞改編的歌曲。
“誒,又要聽歌了嗎?”
“是啊,後世的音律,倒是好聽,還多樣。”
“本來就是唱詞嘛。”
“隻要不是豎抱古箏單腳踩桌的演奏,哪怕改的一塌糊塗都行。”
“禮崩樂壞也未嚐不可,是吧?”
“待會兒能不能先看這個啊?”
蘇俊宇記了下來,當然,可以。
而這個視頻的關注者,最激動的莫過於各朝都有詩作留下的人了。
唐朝詩人,那是個個精神抖擻。
四、雞鳴狗盜孟嚐君。
“孟嚐君?”
“我知道,雞鳴狗盜。”
為了滿足剛才發彈幕的那位古人心願。
他最先點開的,是第三個視頻。
那些古詩詞改編的歌曲。
#古詩詞#音律
〈那些火遍全網的古詩詞改編歌曲。
第一首,《琵琶行》〉
琵琶行?
唐。
白居易豁然看向天幕,眼中難掩開心之色。
滿含期待,又略有緊張。
琵琶行,會被怎樣改編呢?
〈BGM起……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前方高能)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刀槍鳴
……〉
伴隨著BGM,美妙的歌聲傳進古人耳中。
清脆婉轉的歌喉,叫人沉醉。
“這,當真是仙樂啊!”
“如聽仙樂耳暫明,妙啊妙啊。”
“好聽啊,好聽的。”
白居易完全陷入其中。
仿佛又回想起當日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景。
那時,他任江州司馬,聽那琵琶曲,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生平,感歎之下,寫下這首詩歌。
未曾想,後世的孩子竟能唱出那個感覺啊。
【要是我上學那會兒有這歌,我至於背不下琵琶行嗎?】
白居易不解。
背來作甚?
詩歌不都是自己作的嗎?
【你還別說,就數白居易的歌簡單了,我最愛背了。】
【老師:這位同學不要在考場唱歌。
我:老登勿催,答案將現。】
【白居易:別忘了把版權費燒給我。】
白居易歪頭,試圖思考這件事。
【教室:嘔啞嘲哳難為聽
抖音:如聽仙樂耳暫明。】
【水調歌頭,20年了,我還是背不了 隻會唱。】
【這麼說的話,這個調調既然能唱琵琶行,是不是也可以唱《長恨歌》《葬花吟》《兵車行》《春江花月夜》《將進酒》】
【長恨歌可以,基本上五言都行。】
〈第二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知否。
宋。
李清照看著天幕,同白居易一樣的想法。
這首,改成何模樣了?
直到那首令人心醉的旋律響起。
〈一朝花開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