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權臣、故劍情深(1 / 3)

不論多爾袞與乾隆在不同的時空位麵,有著怎樣不同的想法。

沒人知曉。

天幕並未停留。

〈第六位,呂不韋。

薑姓,呂氏,名不韋,

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丞相。

薑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

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後,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並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

受到嫪毐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彙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呂不韋,權臣?

他不是一個——商人?

蘇俊宇發現自己的認知還是被局限了啊。

竟然不知道呂不韋也算曆史上的“權臣”。

了解的還是太少了啊。

不知道現在選修曆史專業還來不來得及。

秦。

嬴政眼神噙著危險。

聽到呂不韋的名字時,他沒有任何反應,哪怕是那個曾令他氣憤不已的嫪毐,都沒有令他臉上出現半點慌亂。

如今的他,是大秦始皇帝。

不再是那個受製於人的秦王子。

呂不韋,權臣?

早都是過去式了。

“呂氏春秋,這額知道。”

“嫪毐叛亂,牽連呂不韋?”

“咳,他倆都與一個女人有關。”

呂不韋也看著天幕,握拳。

嫪毐,叛亂?

那個蠢貨在想什麼!

不行。

這一次,他不能再得那個結局。

嫪毐死活他管不了了……

〈第七位,周公,姬旦。〉

“這也是位文臣吧?”

“有權,但忠心啊。”

“之前說,他是周武王的弟弟。”

“反正,把他放在權臣之列,我還是不明白的。”

“或許天幕上這個‘權臣’,不是咱們以為的那個權臣呢?”

手握大權,也不一定就是奸啊……

周公旦,霍光,諸葛亮,哪個不是手握大權。

可卻沒有叛亂呐。

所以,這個“權臣”可能僅有字麵意思?

〈周公姬旦,姬姓,名旦,也稱周公旦。

他是西周的開國重臣,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元聖”、儒學先驅。

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

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麵的帶根本性典章製度。

完善了宗法製度、分封製、井田製、揖讓禮法等。

西周的兩項基本政治製度便是由此創立而成,在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周公攝政期間,平定管叔、蔡叔、武庚聯合的武裝叛亂,穩定周朝局勢。

還禮賢下士,推行德政,分封諸侯,人才輩出,周朝顯露出欣欣向榮的生機。

他提出的“明德慎罰”,主張“敬德保民”,奠定了後世“德主刑輔”的禮樂製度。

他製禮作樂,為西周社會的穩固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世影響深遠。〉

“武庚,武庚是紂王的兒子吧?”

“是啊,之前那個商周視頻就是這麼說的。”

“武王伐紂,我還聽過故事嘞。”

〈關於周公姬旦的典故,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

意思是周公在吃飯時,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賢士,形容求賢心切。

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引用此典故來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

此外,周公還曾製禮作樂,奠定了古代社會的禮樂基礎。

他製定的禮樂製度不僅在當時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周公能夠解釋夢境,後世將周公與解夢聯係起來,形成了“周公解夢”的說法。

但這並非史實,而是後世附會而成……〉

【伊尹呢?】

【嚴嵩呢???】

【個人感覺嚴嵩遠配不上權相,完全是嘉靖的玩物。】

【有些依附於皇權的權臣就不說了。

真正的權臣,是淩駕於皇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