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說話。
嬴政低頭,假裝沒看到。
蘇俊宇在看過嬴蕩後,深刻表示,這就不得不提其弟昭襄王了。
戰國大魔王。
這個可有意思。
搜索!
#秦昭襄王#稷
〈他是教科書中的“反派大魔王”、“成語貢獻大師”、“戰國最強待機王”。
有人說他在位時期雖然未滅一國,但是有效消滅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為大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他本庶子出身,更一度到燕國為質。
原本無緣於君位,但在兄長秦武王舉鼎而亡後,在母親羋八子和舅舅魏冉的扶持下登上了王位。
由於尚且年幼,於是在很長的時間裏,朝政由宣太後和以其舅舅魏冉為首的“四貴”把持。
一直到他在位的第41年,他聽從魏人範雎的建議,從四貴手中收回了權利,並拜範雎為相。
采納其遠交近攻的策略,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又任用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了三晉、齊國和楚國,奪得了大片土地。
並在長平,鄢郢等戰役中消耗了六國的有生力量。
此後六國再無力抵抗強大的秦國。
他又趁機攻滅東周,消滅了長達800年的周王朝統治。
最終於在位的第56年去世,他就是曾號為“西帝”的秦昭襄王嬴稷。〉
周,竟是亡於他之手!
這一刻,聽懂天幕內容的眾 周天子,紛紛思忖著。
【了解一下他在位時期相關的成語:
完璧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睚眥必報(範雎)
遠交近攻,毛遂自薦,雞鳴狗盜,竊符救趙,舉鼎絕臏等。】
【秦昭襄王,在位50多年。打殘了六國。消耗了六國的民力財力兵力!】
【小學課文《將相和》裏的秦王就是他吧,當時還覺得秦王是反派。】
【秦昭襄王的功績,有一半都要歸功於趙武靈王。】
【哈哈哈,懂得人已經笑了。】
【怎麼事?】
【趙括,秦國名將(比心)】
【我不管你是哥們還是大妹子,你先別玩抽象了。】
【曆史課總一筆帶過,能講講長平之戰嗎?】
蘇俊宇笑了。
長平之戰,可謂使趙國元氣大傷。
他猶豫了許久,最後決定好心回複這位網友。
於是點開了評論區,輸入自己的曆史儲備: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韓國割上黨郡求和。
韓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而將其地獻給了趙國。
趙派廉頗率軍接收長平,秦昭王大怒,於公元前260年派軍攻長平。
趙軍出戰不利,廉頗築壘固守,不與秦軍交戰。
趙孝成王重秦反間計,用趙括替代廉頗,秦國也改派白起為主將。
趙括到任後,一反廉頗的防守策略,全線出擊。
白起佯敗退兵,趙括率軍追至秦軍壁壘,秦軍堅守不出。
白起派騎兵2.5萬人迂回至趙軍後,斷其歸路,又派5000騎兵牽製、監視趙軍大營中的留守部隊。
趙軍隻好就地築壘,固守待援。
秦昭王親赴河內,征發15歲以上壯丁至長平,增援秦軍。
趙軍被困,絕食45日,以人肉充饑,雖分4隊輪番衝擊,仍不能突圍。
趙括親率精銳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
趙軍降秦。
白起將降卒40萬人活埋。〉
“離間計!活埋!”
“好生惡毒!”
“這就是後世所說的‘反派’嗎?”
“好可怕!”
“這個趙王也蠢,若是不中計,有廉頗在,或許還能一戰。”
“白起,真的活埋了40萬人?”
【昭襄王活太久了,差點把兒子都熬走了。】
【他的兒子是不是那個在位隻三天的嬴柱?】
“三天?”
“君位上三天嗎?”
“他哥活了23,他這是把他哥的那份也活了?”
【他兒子在位三天,孫子異人在位三年,然後就是祖龍政哥登場。】
【他死後,六國開心三年,迎來大一統。】
【不是啊,政哥在位好多年才統一六國,不是剛上位就大一統啊。】
【在位期間,把六國幹的半死了,而且把東周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