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成語“禍起蕭牆”中的“蕭牆”是一種什麼牆呢?

蕭牆,又叫影壁。影壁是傳統建築中建在大門內外用以阻擋視線的單獨的一段牆壁。影壁從門口擋住視線,同時人可以從影壁兩側繞到大門內,因此,影壁實質上就是一麵大型的、固定的屏風。現存古代著名的影壁有北海九龍壁,以及北海公園元代的“鐵影壁”等。

影壁可以建在大門內,稱為內影壁;也可以建在大門外,稱為外影壁。影壁的外形有一字型、八字型。從上麵往下看時,前者像漢字“一”,後者則像“八”。從建材上看,影壁分為青磚影壁、琉璃影壁與石影壁。

影壁結構分座、身、頂三部分。“座”為須彌座,也有的影壁比較簡樸,不用“座”。“身”即牆身,牆身中心通常由45度傾斜的方磚貼砌而成。裝飾講究的影壁會在上麵雕刻各種吉祥的文字和圖案,簡單一點的影壁並沒有什麼裝飾,但是也講究造型的整齊和端莊。壁頂則和屋頂一樣,也根據等級做出歇山、懸山、硬山等形式。

“影壁”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並不常用。與“影壁”意思相近而更古雅的詞“蕭牆”更為人們所熟悉。成語“禍起蕭牆”、“蕭牆之患”,分別指“內亂”、“內患”。蕭牆一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君主朝堂上正對著門的屏風,大臣上朝通過蕭牆時可以整肅儀貌;此外,蕭牆也指當時的影壁。後世“蕭牆”一詞,除了成語典故之外基本不用,這與戰國以後朝堂建築、儀製的變革是分不開的。

92古代建築屋頂上的藻井是一種井嗎?

藻井又稱“綺井”、“覆海”,是我國傳統建築中一種室內天棚裝修藝術形式。之所以被稱為“井”,是因為其結構縱橫交錯,層疊上升,如像井的形狀。名字中之所以有“藻”字,有人認為因為藻是水中之物,與可以汲水的井合為名稱,有防止火災的用意。此外,藻在古文中還有修飾、美好之意,用藻字也能體現出其裝飾藻麗,視覺效果繁複華美的特點。藻井一般用於宮殿、廟宇等較為重要的建築物,它位於室內中心位置的上方,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的凸麵結構,用各種彩畫、雕刻作為裝飾。藻井起到了提升建築中心位置的作用,使空間看起來更高更大,突顯建築的重要性。現存實物中,以故宮太和殿內的金漆蟠龍吊珠藻井最為華麗,其四周有多達四至五重的品字科鬥拱,正中飾以口銜寶珠的蟠龍,體現出高超的工藝水準。

張衡的《西京賦》中提到“蒂倒茄於藻井”,可知早在漢代的建築物中,已經產生了藻井。明清時期建築物中的藻井多為上圓下方形狀,分成三層,上層為圓井,中間一層為八角井,最下邊一層為方井,其彩畫裝飾以青綠色調為主,並使用貼金,以達到金碧輝煌的效果。此外,有的古戲台也采用藻井作為頂棚,因為藻井不僅有華麗的外觀,其穹窿狀的結構也起到了聚攏聲音的作用。比如蘇州全晉會館的古戲台,以632個木構件組成呈螺旋形上升的藻井,構造精細,色彩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美感,在裝飾建築物的同時也可以產生良好的聚音效果。

93歇山、懸山、硬山中的“山”指的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歇山、懸山、硬山都是古代屋頂形式,“山”指山牆,即人字形屋頂的房屋側麵的牆壁。

歇山從外觀上來看,可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類似於兩坡形式的懸山,而下半部分則形似四坡形式的廡殿。由於歇山頂坡麵的交界處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共九條屋脊,所以亦稱“九脊頂”。歇山也分為重簷和單簷兩種。在古代建築的屋頂等級中,級別最高者為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其次則是單簷廡殿頂、單簷歇山頂。前文介紹過的故宮太和殿即為重簷廡殿頂。故宮保和殿即為重簷歇山頂建築。故宮中的體仁閣、弘義閣即為單簷廡殿頂,東、西六宮中的殿宇則多為單簷歇山頂。

懸山亦稱“挑山”,顧名思義,指屋頂挑出於兩側山牆之外。由於屋頂的檁頭(架在房梁上的橫木的突出部)伸展至山牆外,即便於擋雨,也便於暴露在外的屋頂木架構通風防潮。南方多雨,所以南方民居多采用懸山頂的建築形式。硬山指屋頂呈前後兩麵坡,屋頂的檁頭不懸於山牆之外,而是被山牆包封住。檁頭是否挑出至山牆外,是懸山和硬山式屋頂的區別。硬山頂兩側山牆與屋頂平齊,或略高於屋麵。高出的山牆也被稱為風火山牆,能夠在火災發生時防止火勢蔓延,所以在火險頻發的地區更為多見。硬山頂建築等級略低於歇山頂、懸山頂,出現時代也較晚,直到明清時期廣泛使用磚石構建房屋後才大量出現。

94曆史上真的有魯班這個人嗎?他為什麼會被建築行業尊為祖師?

民間傳說當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建築行業和木工行業都尊魯班為祖師。傳說魯班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也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不僅很多神奇的發明和他有關,古代很多著名的建築也是他建造的。那麼,曆史上真的有魯班這個人嗎?他為什麼會被尊為建築行業的祖師爺呢?

曆史上確實有魯班這個人物。他是春秋晚期的魯國人,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507),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444)前後。魯班原名公輸般,《墨子》和《孟子》中都稱呼他為公輸子,因為他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所以又被稱作魯班。魯班是當時著名的能工巧匠,據說他發明了攻城用的雲梯,製作了可以像鳥一樣飛越城牆的滑翔機。在社會動蕩、戰亂頻仍的春秋時期,擅長機械、土木、手工等技藝的魯班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出於對魯班的喜愛和尊敬,人們把許多工具的發明都歸功於他,比如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以及劃線用的墨鬥等。建築工匠們也把許多建築物說成是魯班建造的,如河北趙州橋、北京白塔寺、山西永樂宮。西湖邊上的“三潭印月”石塔至今還流傳著關於魯班的傳說。這些建築工藝精巧,修建難度極大,人們便把解決難題的功勞說成是魯班的,實質上是借助魯班,來稱讚建築的巧妙、精湛和神奇。有意思的是,一些工藝製造和建築學方麵的著作,有時候也會假托魯班的名字,如明代有《魯般營造正式》和《魯班經》,聲稱書中的神奇內容來自於魯班,這就相當於一種廣告宣傳了。實際上,傳說中的魯班是古代千千萬萬能工巧匠的化身,魯班的各種故事,其實是人們對古代勞動人民聰明與智慧的讚美和稱頌。

為了推動建築業發展,提高建築工程的質量和水平,1987年,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了魯班獎,這是中國建築行業的最高榮譽。它用魯班的名字命名,既是對傳說中的建築大師魯班的仰慕。也表達了對中國建築古老傳統的敬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