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2 / 2)

胤礽列出了不少的條件以及好處,胤禟跟胤原本都沒有考慮那麼多,隻想著如何賺錢,反正康熙不虧待他們,胤礽也不敢怎麼虧待他們。隻是一見到胤礽的這份條約,他們也確實有些吃驚和高興。

一股濃厚的信任感,讓胤禟跟胤兩人都是十分高興和興奮。他們真的沒有想過胤礽會如此放心將大清第一皇商交由他們全權負責,而且還表示每年若是賺到的白銀隻要超過一百萬就可以領到分紅,越多分紅則越多。打著大清第一皇商的招牌,領著親王的月俸,還有年末就能領到分紅,他們的心裏倒是有了許多的想法,但是唯一相同那便是努力賺錢,打造個金燦燦的房間。

跟著胤禟時間久了,胤不少的看法和態度都與其相似,尤其是金錢觀。黃白之物,有誰會嫌棄多呢?何況看著府邸全是他們喜愛的古董以及鍾愛的藏品,心情怎麼看怎麼爽。

胤礽過了幾個月也將胤褆放了出來,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還是派了三名太醫到了胤褆的府邸為他診脈。胤褆自從在養蜂夾道出來之後,心境與之前已經渾然不同。之前他還會想很多,但是現在他真的已經沒有了什麼想法了。

養蜂夾道十來如一日都是那般,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在那裏待上了幾年之後。原本那個意氣風發,總是想著與胤礽一較高下的胤褆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個想要求安寧和平靜的胤褆。

胤礽既然放了胤褆出來,就不會讓他如此清閑。胤褆雖然說不上有勇有謀,但是對兵部的了解還是不少。所以他打算讓胤褆以及胤祐兩人於福全、常寧和圖哈爾一同管理兵部。原本他沒有這個打算,但是看到清閑的兄弟,再看看他現在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他怎麼都,沒有辦法開心起來。

胤礽才不指望他的兄弟能幫到他多少,但是清閑那可是絕對不可能的。看著胤褆一直都舉步維艱的做事,說起來他的內心都有不少的感觸。他是相信胤褆的,胤褆是不可能有心叛變的。他知道胤褆有多麼在乎康熙的感受,胤褆最希望就是讓康熙見到他的努力,也最希望能夠打敗他這個皇帝。

胤褆在兵部還是慢慢地開始融入到裏麵去了,本來已經在兵部待了這麼多年,他也很清楚裏麵的事。同時,跟著他,胤祐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胤祐天生就有足疾,所以他一直都很不自信。

胤祐現在卻開始慢慢地有了底下,他一直的願望就是能夠成為一名將軍。現在加入兵部,跟著胤褆,他也學到了不少他曾經不敢奢望學到的事。他心裏那一股火焰瞬間被點燃了,而胤褆也被他的熱情所震驚到。

由於胤礽大力推行建立學堂,本來醉心於撰寫書籍的胤祉也隻能從中抽出時間來幫忙辦差事。胤祉並不是反對胤礽,而是他十分不解,胤礽究竟想幹什麼。先是在京城和沿海七省開始創辦學堂,不管是滿漢蒙還是非大清子民,皆能上學堂,隻是唯一的要求便是學成必須為大清辦差至少二十年。

本來關榕祺最開始隻打算坑那些優秀人才十年,隻是沒有想到胤礽卻那麼狠直接說要二十年。二十年是個什麼概念?歲月催人老,這二十年內為大清辦差,那就估計不會有人離開了,隻要過了那個最有野心的時期,一切都回歸平靜。而且要是沒有辦差到二十年,大清將收取五十萬兩白銀作為學堂讀書的費用。

這一樁生意,之於胤礽來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而之於大清來說,那是留住人才的好時機。隻要留住了那一幫學子,那就是留住了大清未來的棟梁。而且這學堂是三年才選一批人,所以暫時還不存在學子過多的情況。

而較於其他兄弟來說,胤裪算是比較看起來清閑的履親王。隻是,那都是表麵上而已,胤裪現在除了要負責宗人府,還要負責盯著黃河治水的賬薄。黃河治水,每年大清都會投入不少的錢財,為的就是想方設法的治理好這天災。

隻是,投入的錢財就如同打水漂一般,是有在治理,但是卻達不到預期的成效。而胤裪主要的任務就是監督者,監督這些錢財的流向,配合這廉政部一同打擊那些想要貪汙受賄的人。

目前,工部還是有著關榕祺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胤礽不想管太多,想到那些每日隻有增多,從不曾減少過的奏章,他隻能暗暗地抑鬱,努力的看著那些奏折。

大清的改革還將持續,隻要一穩定下來。胤礽便打算投入錢財打造個牢不可摧的邊界線,他不可能讓大清淪陷,更加不可能讓那些虎視眈眈的國家有可乘之機。現在,他才登基不久,一切都還在穩步向前,他目前還是求穩不求快也不求變。

不過,胤礽很快就知道,那隻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

作者有話要說:31號將雙更完結。屆時關注,想寫肉但是怕被禁,有人想看肉麼?